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四十一雙眼睛》投射八十後視點

2010/10/11 08:44:20 網誌分類: 生活
11 Oct
        「八十後」是新一代年輕人的代名詞,有人稱他們激進,也有人認為他們不諳世事、不知人間疾苦,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最近袁效仁在書店看到一本名為《四十一雙眼睛》的作品集,收錄了浸會大學四十一位學生的優秀散文、新詩和短篇小說,呈現他們對社會的關懷和對個人成長的自省,讓讀者從他們的眼睛,窺視另一群「八十後」的內心世界。

        結集寫作課優異作

        袁效仁跟為作品寫評賞的浸大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傾開,原來《四十一雙眼睛》是浸大語文中心兩個文學創作科目——「賞名篇學寫作」及「中文新詩創作」的作業,胡燕青發現學生的作品優秀,因此主動聯絡出版社,將歷屆他們的作品結集成書。

        書中將文章歸類成「成長」、「親情」、「教育」和「人文關懷」四個類別,除了自身成長外,部份還表達對都市人生活和社會制度的感言,部份達專業作家水平,令袁效仁大開眼界。

        胡燕青話,看過文章後感受很深,大多學生來自基層家庭,卻真誠、自然、具自省能力,文字也很細膩,「他們小時候就經歷到自責和無能為力的痛苦,但他們願意通過寫作表達情感,甚至調整心緒」,她更大讚「每一篇都可以拿來做青少年文學創作的教材」。

        袁效仁問過其中一篇文章《拋一隻貓》的作者、就讀歷史系的胡冠東。他說,死亡對他來說是極神秘的事,故用他經歷人生中第一次死亡作起點,寫小時候曾無意中殺死了一隻小貓,可是他還未明白死亡的可怕和自己的殘酷,卻目睹外公逝世,令他感到非常震撼。

        宜供平台表達看法

        社會上對「八十後」的劣評之聲不絕於耳,胡燕青就為他們「抱不平」,她說,今天的年輕人缺乏安全感,極需要愛。不過,他們比較感性,也富有創意。年輕人通過創作,就可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只要大學生只要肯開始閱讀,開始寫作,沒有甚麼做不來。

        不少大學生均喜歡利用創作表達感受,可惜苦無途徑。袁效仁認為,不論任何形式的創作,院校都應該提供全面的平台,讓更多大學生有更多渠道,表達自己的看法。

        袁效仁

        
?窆《四十一雙眼睛》作品集,收錄了浸大四十一位學生的優秀文章。
?窆《四十一雙眼睛》作品集,收錄了浸大四十一位學生的優秀文章。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