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why」麥雅端
DI「why」麥雅端
DI「why」麥雅端

鮎魚效應

2010/10/28 08:45:31 網誌分類: 生活
28 Oct
        上星期颱風「鮎魚」襲港,鮎魚之前挾狂風暴雨橫掃菲律賓和台灣,造成嚴重傷亡,天文台和傳媒形容「鮎魚」為數十年一遇的超級颱風。直至執筆時,台灣仍有多名旅遊人士失蹤,下落未明。另一方面,「鮎魚」襲港時的移動途徑最後改變方向,在福建省登陸,讓香港倖免受襲,香港是福地,這是又一例證。

        我初從報章看到「鮎魚」的「鮎」字時,不知如何唸,只能有邊讀邊。後來看電視新聞,才聽到讀音為「奴兼」切。但根據我有限的中文底子,「鮎魚」應寫作「鯰魚」。於是我上網查字典,發覺「鮎」與「鯰」同,「鮎」為正字,而「鯰」則為俗字。清末民初時,中國受日本的強勢文化影響,以及台灣當時仍受日本統治,故當時兩岸均隨日本用「鯰」字。不過,《說文解字》只收錄「鮎」,而「鯰」更未見於以往典籍。

        說到鮎魚,牠的活力很強,品類繁多,世界七大洲,除南極洲之外,到處都有牠的蹤跡,其中有幾種是海魚。各種鮎魚的體積也有極大差異,世界最大的是淡水歐鮎,長達五米,重三百三十公斤;最小的是寄生鮎魚,小於十毫米。鮎魚沒有魚鱗但有觸鬚,和其他淡水魚不同,鮎魚是夜行動物,主要感覺器官不是依靠視覺,而是觸鬚。鮎魚真多變,就如今次以其命名的颱風亦然。今次的網上搜查,還有更精采的結果,但限於篇幅,下次續談。

        麥雅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