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浸大十年大計 「叮走」欠佳講師

2010/11/08 08:44:47 網誌分類: 生活
08 Nov
        一直以來,大學講師、教授要升職,除教學優異外,論文和研究數量也非常重要,故不少講師、教授在教學之餘,也要在其研究的範疇有所表現。早前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公佈十年發展大計,其中一項就是檢討教師評核機制,包括建議晉升教學優異的講師,但同時引入評估方法,「叮走」持續表現不理想的講師。

        陳新滋提到,由於過往多側重講師的研究成果,間接減少了部份教學優異講師的晉升機會。為了不想有「漏網之魚」,浸大計劃嘉許三至四位教學表現優異、研究水平中等的講師。陳新滋更希望借鏡台灣的清華大學,凡連續三年奪獎的講師,可直接晉升為講座教授。

        更新教員「賞罰」機制

        除表揚優秀講師,對於教學表現不理想的講師,會先由優異講師協助觀課,提出建議,並給予一年時間改善,若發現有關講師的教學表現沒有改進,則「無得留低」。陳新滋稱,中學教師教不好,學生只可「聽天由命」,但到了大學則不可能再有同樣情況,每科質素均須得到保證,以便維持良好的教學水平,但強調不會「殺錯良民」。

        袁效仁問過浸大職工會主席李建賢,他認同校長提出的改善方向,認為是適當時候推行,但要諮詢持份者意見。「講師或教授本來主力研究,大多未有接受教學訓練,並不是專做『棟篤笑』,但若講師上課時自說自話,或極力搞笑引起學生注意也不健康,因此校方須提供指引及支援,以免講師無所適從。」

        職工會:須定清晰指標

        李建賢又跟袁效仁講,校方在「賞罰」的條文中,須設定清晰指標,不同學科或學系,應有不同彈性處理,即使被評定表現不理想的講師,也可轉教其他部門、多讓他們接觸研究或行政工作,不能「兩黃一紅」便「出局離場」。「校方不應一刀切處理,應先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及檢視其他處理辦法。」

        袁效仁覺得有賞有罰是合理機制,有獎賞才有推動力做得更好;至於罰則,希望浸大可以加強與教職員聯繫,增加透明度,落實推行時才能獲教職員認同。

        袁效仁

        
?窆大學教授及講師「晉升」,除了教學表現優異外,也需有一定的研究水平。 資料圖片
?窆大學教授及講師「晉升」,除了教學表現優異外,也需有一定的研究水平。 資料圖片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