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why」麥雅端
DI「why」麥雅端
DI「why」麥雅端

冒起中的亞洲

2011/06/23 08:47:55 網誌分類: 生活
23 Jun
        最近看BBC新聞時,讀到一篇特稿,題為RisingAsia(冒起中的亞洲),列出了亞洲多國由一九六○起至二○○六年的經濟數字,並把這些國家的經濟數據與世界兩大經濟強國,即英國和美國作出比較,亞洲國家則包括了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印尼等。在亞洲諸國中,適合與中國比較的只有印度和日本,故現只談中、印、日這三個國家。

        在一九六○年,中國人口已達六億六千多萬,但每人的年均收入只有微薄的五百八十三美元(下同),印、日則分別為六百九十五和五千四百八十八元。英、美則分別為一萬二千多元和一萬八千多元。中、美相差超過三十倍。

        到○六年,中國人口也是最多,達十三億,而印、日則分別為十億九千多萬和一億二千多萬。中國人的收入開始起飛,中、印、日、英、美的人均年收入依次為五千四百五十元、二千三百元、三萬零九百多元、三萬二千二百多元、四萬二千三百多元。

        中國的經濟為甚麼在一九六○年這麼差勁?原因是當時毛澤東搞大躍進,導致中國在一九五九至六一年陷於三年困難時期。反觀日本,它們在二戰結束時為戰敗國,卻能在十五年間躍升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這當中原因很多,但主因是,由一九五五至五七年為「神武景氣」時期,是日本戰後第一次經濟發展高潮,他們積極進行電力工業,並以石油取代煤炭發電。景氣帶動耐久性消費的熱潮,出現了「三神器」,即電視機、洗衣機、冰箱。隨後的一九五八至六一年是「岩戶景氣」,是戰後第二次經濟發展高潮,日本大量生產汽車、電視及半導體收音機等家用電器。

        美國雖然一直是世界第一強國,經濟數據強勁,但我不會羨慕。他們今天仍是空心老倌,負債纍纍。

        麥雅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