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浸大生拍片 反思大學生蝸居

2012/04/23 10:18:54 網誌分類: 生活
23 Apr
        電影除了是娛樂外,其實也可以是一門藝術,並反映社會現實。袁效仁知道,今年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已踏入第九屆,吸引世界各地出色華語作品參賽,當中包括東道主浸會大學。袁效仁最近跟其中兩部作品的導演談過,雖然獎項須待月底公佈,但相信當中不乏精采作品。

        反思內地蝸居問題

        其中一部參賽作品,是浸大藝術系碩士畢業生韓坤妮畢業作《天通苑》。來自山東的韓坤妮告訴袁效仁,她的作品是通過內地「群租房」現象,帶出大學生由天之驕子變成社會中下層的問題,希望觀眾反思。

        其實群租房即是我們常說的蝸居問題,「我常以為住群租房的人是社會低下階層,到了那裏我才發現,原來很多租住群租房的人,都是高學歷的大學生。中國大學生畢業後,都想到北京打拼更好的未來,可是到了北京,才發現學歷對他們沒有太大幫助」。

        韓坤妮花近一年時間籌備和拍攝《天通苑》這部作品,天通苑(見圖)正是北京其中一個群租房,聚居不少為生活掙扎的年輕人。韓坤妮告訴袁效仁,在拍攝期間,花了四個月時間住在天通苑,記錄當中四名年輕人生活的起起跌跌,「我希望可引起社會討論,以往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為何現在會變成社會最低層、要住在地下室?」。其後她把作品交給中文大學,獲中大永久收藏,又入圍其他國際電影比賽。韓坤妮認為,只要作品能引起人討論,已代表作品有其社會意義。

        浸大電影學院學生林思捷亦以畢業作《貳拾蚊》參賽。她告訴袁效仁,四年前她在果欄做暑期工,其間遺失二十元,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卻在她心中形成一個不能填補的洞。所以畢業時便以此為藍本,算是送給自己的一個「光影紀錄」。

        第九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由浸大倡導,今年吸引超過七十部作品參賽,大會亦邀請英國、波蘭、捷克等地電影學院派代表出席頒獎禮,交流經驗。袁效仁認為,電影有多方面的社會作用,類似比賽對培訓和鼓勵新生代電影人才有重要作用,值得延續下去。

        袁效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