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權
梁家權
梁家權

賣心機工夫的車仔麵

2012/06/09 08:39:15 網誌分類: 生活
09 Jun
        若不是少東親口細說道來,很難了解車仔麵湯頭的具體內容。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八卦偷偷伸長條頸窺看盛湯的大鍋中有甚麼東西,赫然發現湯面浮着幾條雞頸和雞頭,當時以為已解開心裏疑團。在此之前,已經察覺這碗湯幾好味,不似是味精所為,那次發現便斷定雞頭雞頸出了力。

        我看到的原來只是事實的一部份,直至日前打爛沙盆問到篤,探問這家灣仔晏頓街的車仔麵之家的少東伍公子,他不經意的揭開謎底,我才恍然大悟。關鍵在大量的豬骨,然後才是雞,還加香料。但有料不等於有味,沒有人看到的工序是從午夜一時起開火熬湯。

        這位伍公子在加拿大讀工商管理,閒時學西廚兼鑽研投資炒賣,回港接手老父的車仔麵檔,加英文餸名,加聘員工共七人應付僅二百呎舖位的生意,依然日日排長龍。

        成功不是必然的。這位放洋留學的新一代主理傳統街頭小食,不扭六壬搞花臣,不搞五花八門的新派餸料,只賣傳統的豬皮、豬紅、豬大腸、粉腸、魚蛋、蘿蔔、咖喱魷魚、冬菰、菜和酸齋等。他正本清源用回最傳統手法去做湯做餸料。好像炮製豬大腸,選用新鮮豬大腸才夠味道,但須清除全部穢物及八成半的肥膏。為甚麼不除去所有肥膏?他認為留一點肥膏滋味更佳。咖喱炒魷魚則是浸軟土魷,以咖喱粉和東南亞香料大火猛炒,將香味迫入魷魚內,好食到咁的原因全因做足工夫。

        大班鄭經翰說找我做電台飲食節目有雞肋,因為我專講街頭飲食,須知街邊檔和小館子不會花錢賣廣告,無助電台收入,但全香港七百萬人,大部份人天天都是吃這些東西,我是為人民服務的。

        梁家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