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ock
mattock
mattock

過去一年取得不少成績

2013/07/02 18:39:40 網誌分類: 政治
02 Jul
基層無助叫苦連天 中產鬱爆怨憤難平

【太陽報專訊】被喻為「飲咖啡,看電影」的中產 階層,年年交稅,貢獻社會最多,但最被忽略,夾在上流社會及低下階層之間,「高不成低不就」,獲得政府資助最少,多年來的「小恩小惠」中產都默默忍受,但 長期備受漠視,終在官逼民反下,忍不住走上街頭宣洩怨氣,希望政府關顧中產人士,免在高樓價及通脹壓力下,令中產連「仔都唔敢生」。而打工一族即使日日 「有開工」,卻無收工時間,面對長時間工作亦啞口無言。在交通費年年加、工資追不上通脹的情況下,他們昨日只有走出來遊行,要求政府正視問題,改善勞工福 利,憑自己雙腳挽救無希望的將來。

特區政府管治無能,人人叫苦連天,一班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低下階層及傷殘人士,統統都要上街。物價飛漲令低 收入人士生活雪上加霜,但政府坐視不理,劏房家庭生活毫無改善,有人被惡劣環境逼得患上嚴重抑鬱症、獨居長者連鮮肉也食不起、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兒女的興 趣班費。當低下階層生活愈見困苦的同時,被社會漠視的傷殘人士一樣無助,有傷殘人士只求自食其力也苦無機會,弱聽及智障求助無門。對於政府,他們徹底絕 望,只望能透過遊行一吐心聲,罵醒這個沉睡的無能政府。

中產之苦:肯捱一樣死

「我 哋雖然有啲錢,但都唔敢生仔!」年逾五十歲的麥氏夫婦結婚十五年,麥先生坦言一直沒有生育計劃,只因回歸後對特區政府欠缺信心,擔心下一代在特區政府的管 治下生活艱苦,「政府係話叫人生,但一直冇支援,教育政策又一塌糊塗,北區學額唔夠,我哋住粉嶺,我唔想我啲子女跨區返學咁辛苦」。

麥自言 白手興家,早年經營運輸公司,生活曾一度無憂,「嗰陣時一個月純利有三、四十萬,依家賺到兩、三萬已經偷笑。」麥又稱,近年政府對運輸業車輛管制收緊,要 求更換符合環保的車輛,同時要求購買的車輛分五年供款,「咁搞法,我哋啲行家每月供車負擔好重,真係賺埋都唔夠供車!」麥在五、六年前已開始參加七一遊 行,他指,以前只要肯捱便有希望,惟現時即使肯捱都只是無望。他慶幸早年在粉嶺購買一個價值二百多萬元的單位自住,但現時上址的樓價已一再飛升,相同面積 的單位已升至四百多萬元,擔心長此下去,將來有更多無殼蝸牛的新一代。

回流心更灰

「我哋今年係最後一年來遊行,對香港政府,我哋都睇唔到希望!」80後情侶戴先生與黃小姐,是從事資訊科技界的專業人士,兩人本身早就移民到加拿大,幾年前回流香港,希望留守在熟悉的家,發展自己事業。

可 惜回港幾年間,兩人愈來愈心灰,眼見香港政府的醫療、教育以及民主政策方面,都欠缺長遠政策,生活保障更遠遠比不上加拿大。雖然今天他們仍可不愁衣食,但 對於未來的香港,他們都看不到希望,「作為中產,如果有能力離開,點解要留喺香港?」雖然快將離開香港這個家,但他們仍想把握最後機會走出來,以腳步表達 對政府的不滿。而同行友人吳先生同樣不滿政府,認為政策無法反映不同階層的聲音,會堅持遊行直到政府聽到他們的訴求,「雖然佢哋兩個都唔再留喺香港,但就 算得番我自己一個,我都會繼續行出來,抗議呢個毫無誠信嘅政府!」

無謂累下代

80後的羅女士,與丈夫為中產階層,過去三年均有參與七一遊行,她最不滿意是本港房屋政策,任由內地人來港炒高樓巿,令樓價超逾九七年水平,在瘋癲的樓價下,她預計自己未來十年也無法達成置業的夢想,要繼續做無殼蝸牛。

「幾 年前已經開始儲錢買樓,但樓價升幅太快,人工加幅完全追唔上,依家啲樓咁貴,更加想買(樓)都難。」羅不諱言,以前生活水平尚可,還可儲錢計劃買樓,但近 年物價上升,交通費高昂,租金又不斷上升,她也要節衣縮食才可維持。她質疑政府「港人港地」政策,表面好像有效,但擔心興建的仍是貴價樓,即使中產亦買不 起。她更狠批,財爺每年施政報告,只關注基層,「我哋中產年年交稅,但就一啲福利都享受唔到,好似白交稅咁!」她希望政府推出多些的居屋或夾屋,甚至重推 置業貸款計劃,幫中產完成置業夢。對於生兒育女,她更表示「唔諗住生啦,自己辛苦就算,無謂連累下一代!」

勞工悲歌:難追交通費

頭戴白色鴨舌帽,舉住示威旗幟的胡先生,本身是建築工人,他對薪金增幅,長期追不上交通費用的增幅,感到十分惆悵。他無奈說:「問題係政府監管交通票價加幅不周,加上交通津貼等政策並不完善,才令一眾打工仔,在交通費上『飽受煎熬』。」

胡先生與家人居於天水圍,他每日都要長途跋涉,乘車到港島上班。遙遠的車程,除了令胡先生每日下班時都十分疲累,最重要是交通票價年年升,令他每日花在交通費用上的開支,超過五十元。他抱怨,現時每月約一萬五千元的工資,約一成都花在交通費上,已感到十分吃力。

他狠批:「咁多年嚟,工資無乜增長,但港鐵、巴士及小巴等運輸機構就貪得無厭,瘋狂加價,令一眾打工仔受害,問題係政府監管不力,先令到運輸機構在過去多年,肆無忌憚不斷加價!」

日捱14粒鐘

「每 日返工,都唔知道自己幾多點先可以收工,又辛苦,又無晒私人時間,我哋成班司機都好不滿,曾試過多次約老闆出嚟傾,但佢永遠都唔肯傾,我哋都無佢符。」任 職旅遊巴司機的黃先生,多年來一直被老闆要求長時間工作,每天工時平均達十四小時,最長更試過十七小時,令他無有足夠時間與家人相處。他直指老闆不體恤員 工,無視員工訴求,同事多年來有冤無路訴,「我哋啲打工仔都無牙力,又無集體談判權,老闆點會理我哋?」

黃先生更指出,由於沒有集體談判 權,令他們超時工作,一直不獲補水,他直斥老闆無良剝削員工,「真係好離譜,但又唔可以無咗份工,惟有死死地氣繼續做落去。」他怒斥政府沒有正視基層勞工 問題,縱容資方剝削打工仔福利,強烈要求政府就集體談判權立法,令打工仔可為自己爭取合理權益。

單親受歧視

「政府無視我哋呢啲單親媽媽嘅需要!」推住嬰兒車、兩母子一同遊行的楊女士,一直要母兼父職,照顧三歲的幼兒及年邁母親。她指早前因帶兒子看病請假,被不近人情的僱主解僱,現時只得在餐廳做散工,「政府要加強託兒服務,令單親媽媽在職場上不再受歧視!」

楊女士一家三口住深水埗一百平方呎劏房,現時每月只賺得數千元,扣除租金後所餘無幾,生活拮据。她表示,劏房環境很差,根本不足以三人居住。

不過,無奈稚子尚幼,有時家長日、看醫生等都要請假,她又無力光顧私人託兒所,因此總是難以找到穩定工作,改善居住環境。

「我一直希望可以自食其力,但政府對單親家庭嘅支援非常不足」,她要求政府體恤單親家庭所面對的困境,加強託兒服務,令單親母親上班時,不用擔心家中老幼。

基層絕望:N無最無奈

「我 老公瞓地下,我同兩個仔女瞓床。」四十多歲,自稱「N無人士」的陳女士與丈夫育有兩子女,分別十一歲及四歲,一家四口現居於深水埗「劏房」,丈夫是地盤散 工,收入不穩,一家人每月靠幾千元薪金度日,「佢(丈夫)最低一個月收入得兩千蚊。」由於生活拮据,懷着幼子時,陳女士曾有一年多時間要向食物銀行申請援 助,日子苦不堪言。

不過,就算現在,生活亦不易過,為了「慳錢」,現時陳女士每次與子女外出,都要自備清水,「佢哋(兒女)出街想買少少嘢 食都唔得,無錢,連汽水都無得飲!」除了外出,日常生活都要「慳得就慳」,陳女士一家每日三餐合共只花費五十多元,不時都是「鹹菜餸粥」又一餐,「啲豬骨 咁貴,我一個月都係煲兩次湯。」隻身遊行的陳女士未有攜同子女到場,深怕子女「淋雨」會發燒,「到時睇醫生又要錢呀!」已經連續三年參與遊行的陳女士,深 明遊行並不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環境,只能表達對生活的無奈,她苦笑說,「就算走出嚟,政府都未必幫到我哋。」

住劏房抑鬱

橫 風橫雨下,任職司機的三十九歲蔡先生拖着妻女參與遊行,這個首次上街的家庭,對未來生活完全失去希望。「幾年前我哋一家三口住劏房,每個月租金都要四千五 百元,生活環境又差,搞到我老婆患上嚴重抑鬱症,之後個女出埋世,經濟負擔更加大,但呢幾年物價飛漲,我一個人出嚟打工,每月賺得嗰一萬蚊,邊夠養妻活兒 呀?我都唔知將來點算,依家都係見步行步。」

生活逼人,蔡先生哭訴無門,於是今年決定上街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個女嚟緊升讀小一,啱啱先交 完幾千蚊書簿費同買校服,差唔多佔咗我哋一半收入,嚟緊暑假諗住畀個女上吓興趣班都無錢。呢個政府完全無諗過點樣幫我哋呢啲低收入家庭,真係令我覺得好 嬲!」他又稱有時因工作關係趕不及接女兒放學,需要託兒服務,但政府卻沒有支援。

慳家無肉食

能否想像在香港這個繁榮社會,竟然有人連魚、肉都買唔起?「一斤豬肉要成三、四十蚊,一個老人家根本買唔起,連魚我都好耐無食過,依家多數食菜咋,有時仲要一餐分幾餐食。」八十三歲的李婆婆是獨居長者,膝下無兒無女,生活孤苦,每月只靠二千八百元綜援過活。

近 年面對通脹,李婆婆樣樣都要慳,已經幾個月「無肉落肚」,「有時寧願晏啲先去買餸,會執到啲平價貨,雖然啲嘢無咁新鮮,但至少可以慳番幾蚊。」雖然長者享 有乘車優惠,每程只需兩元,但對李婆婆來說仍嫌奢侈,「我連食都唔夠,仲邊有心情去街?」她又認為現時社署對獨居老人支援不足,「成年都無人嚟睇過我哋啲 老人家過成點,有咩事都無人知。」

李婆婆雖然行動緩慢,又患有心臟問題,但她是每年七一遊行的「捧場客」,今年已踏入第十一年,「既然政府做得唔好,就要企出嚟!只要有日我仲行得,我都會出嚟遊行。」

社福難求:關愛門檻高

說好了的傷殘津貼呢?二十八歲的葉先生今年第一次參加遊行,以傷殘人士身份向政府宣洩。十年前,他擔任救生員時不慎跌傷頸部,引致頸椎永久受損,頸部以下除肩膊外,幾乎不能動彈,需依靠輪椅代步。現時他從事社福機構,月入約萬五元,經濟尚可,惟亦因此不獲政府的傷殘津貼。

葉 先生無奈地說,傷殘人士開支龐大,除一般開支外,每三、四年需要更換不少設備,如輪椅、「吊機」、呼吸器等,動輒需要十多萬元,如沒有家庭支援,他每月要 儲蓄達五千元,才可應付此「四年一度」的花費,「個人負擔真係好重,我覺得政府應該多啲考慮傷殘人士嘅情況,其實比想像開支多好多。」他說,不少傷殘人士 都活於洪爐中,而關愛基金的申請門檻極高,審批過程繁複,未能對他們起到真正作用,「就好似六十歲以上嘅長者,就唔可以申請有關傷殘嘅關愛基金,因為同社 署嘅傷殘綜援金重複咗。」他希望政府多考慮傷殘人士的實際情況,從而推出較好的支援措施。

覆診排到癲

一 頭剷青、撐着行山杖,三十七歲的李先生單人匹馬參與遊行,坦言今次是人生首次上街,是政府逼出來!原來,他於數年前不幸中風,導致上半身一度癱瘓,原本從 事空運工人的他,失去工作能力。人癱心不死,他期望自力更生,矢志轉行,然而求職屢被歧視拒絕,迫不得已領取每月共六千多元的綜援及傷殘津貼。

數 年來,為了加快回復工作能力,定時到屯門醫院覆診,然而政府對醫療的漠視,使他氣憤難平。「每次覆診,明明約好時間,但都要至少等兩個鐘,公共醫療服務人 手根本就不足!」他愈說愈激氣,坦言每次覆診都人山人海,而醫護人員都手忙腳亂:「政府唔會唔知呢個情況,但咁多年都唔改善!」

現時,他自行尋覓中醫調理身體,但費用昂貴,他憂心地說:「一星期睇兩次中醫,每次二百幾,一個月千幾蚊,搵唔到政府有咩資助,我捱得好辛苦!」說罷,他的眉頭一皺,慨嘆政府完全漠視一群想自力更生的傷殘人士。

代友抱不平

兩 父子一人撐着一把傘,一同大聲說出訴求,罵醒瞎眼政府。四十歲的吳先生,今次首次帶兒子上街,原因是看不過眼。他說朋友的兒子天生弱聽,當他們向政府申請 支援時,只獲派發一個助聽器,可是得物無所用。「情況就好似當有人近視,你個個都派五百度近視嘅眼鏡,根本就唔啱度數,唔係度身訂造!」

他 為朋友的遭遇憤憤不平,代他出來遊行,促政府部門要細心審視每位求助人的實際需要,而不是以一貫官僚態度,劃一資助,否則只會浪費公帑,又幫不到人。此 外,育有一子的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更希望政府能重視融合教育,「好似我朋友個仔咁,唔可以入讀正常學校,會影響佢讀書心態!」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0130702/-2-3007059/l/1099365.html

回應 (3)
我要發表
mattock
mattock 2013/07/03 19:49:09 回覆

龍兄晚安,樓價高,最大得益者,第一大地主,第二地產商,無可否定的。

"置安心"雖七折,其實比曾胡代更貴,短樁樓在最高價時,讓小市民承受。

魔術玩得真漂竟!

樓價高,只是其中的問題,最慘是百物起飛,百姓苦不堪言。

2013/07/03 19:01:53 回覆

政府根本是有錢佬的代言人,現買現賣只是他們的私人交易。

              {#200909180258239963.gif}

mattock
mattock 2013/07/02 18:41:53 回覆

特首的成績表

 

user

最新回應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4/12/27

 祝聖誕快樂,新年進步,身體健康

mattock
mattock 2014/09/09

相信大家都應明白香港樓市狂漲的原因! {#201208122141403705_600w.gif}

mattock
mattock 2014/09/09
【林奮強訪問】剛性需求強 「樓價冇得跌」

對於本港樓市前景,智庫組織「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接受雜誌專訪時,更是大力唱好,大膽預期樓價不會跌,主要是住宅剛性需求仍強勁。

他表示:「現在樓市已沒有投資者,更沒有海外投資者,只有首次置業人士,樓市仍在升,即是說住宅的剛性需求好勁。」

另一方面,林奮強指出,香港經濟呈結構性增長。過去4年,當佔全世界GDP逾6成國家的經濟紛紛向下走時,期間香港經濟卻經歷結構性增長。

息口走勢方面,林奮強表示:「我看不到全世界10、20年後,息口跟現在相差好遠,我相信會跟現在差不多,其實你看10年債券息率,已告訴你無息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40908/52878682

mattock
mattock 2014/08/24

金龍兄晚安,謝謝到訪,很明顯今次的狂升是"政府放寬了雙倍印花稅的換樓期 限"而起,到底正苦玩把戲,或正苦被玩,最後香港窮人是大輸家。

始終都是689害死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