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互聯網「微」生活

2013/08/19 08:42:59 網誌分類: 經濟
19 Aug
        筆者曾在去年的專欄中提過,微博已逐步成為內地民眾獲取資訊的重要平台,這也不失為外界了解中國社會的一個窗口。

        不過,由於微博誕生於智能手機尚未普及(微博出現於二○○九年末,當年內地剛發出3G牌照)的時代,其分享和社交的功能,仍停留在以桌上及筆記本電腦為主要上網方式的階段,未能妥善地照顧移動平台用戶的需求。以智能手機用戶為客戶群的微信於二○一一年初應運而生,迅速與微博形成競爭之勢。

        微信最特別之處,在於其即時語音通訊功能,使用者相當於將手機變成了一部對講機,能夠與朋友對話而不用打電話。另外,使用過微信的人應該都有同感,與微博相比,其優勝之處在於更加注重個人私隱的保護;例如你在對方的朋友圈,對其上傳的相片和文字內容留言時,只有你和他/她,以及當事人雙方共同的朋友才能看到,其他「閒雜人等」都看不到,這就解決了你給某人留言,但又不想讓不相干的人看到的問題。微博雖然也有一項「私信」的功能,但在方便程度上仍及不上微信。

        正是由於微信集合了即時文字、語音通訊,以及社交網絡的功能於一體,因此在內地迅速走紅。筆者清晰地記得,二○一二年初剛到北京時,年輕朋友之間初次見面的習慣不是互問手機號碼,而是互相「關注」(即訂閱)對方微博;一年之後,這一項指定動作已由「加微博」變成了「加微信」。

        受惠國產平價智能手機在內地盛行,微信甚至已搶佔了傳統手機短訊的功能,一度遭到內地三大電訊商圍剿,內地主管通訊行業的工信部,亦一度表態「研究微信收費」。如果說微博是交流資訊的平台;微信就是熟人間的社交工具,兩者相輔相承,已成為內地新生代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