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工廈活化鬆綁 可減商住爭地

2013/11/15 08:44:35 網誌分類: 經濟
15 Nov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最近在其網誌上透露,政府有意於明年四月開始實施工廈活化進一步放寬限制的新舉措,有關討論文件已於上月中發給立法會。

        新「鬆綁」措施,主要內容有兩點:第一,在免補地價的前提下,容許業主把拆卸工廈外部結構所損失的樓面面積,可於頂層或平台以「加建」來填補,但以不超過樓面總面積百分之十為限;第二,地政總署署長有權酌情批准加裝的幕牆可在合理範圍內「伸出地界」。

        這兩項新措施,打破改建工廈不能「瘦身增高」的禁區,既可增加工廈活化後的樓面實用率,又有利於樓宇外形的美化設計,可以看出政府是接受業界意見,開始肯嘗試拋開以往過時的「框框條條」,切切實實地為活化工廈創造比較寬鬆的條件。

        筆者一向提倡活化工廈,原因是全港約有一千四百幢工廠大廈,自從七十至八十年代香港工業北移後,使用率偏泜,且已樓齡不輕,外形設計笨頓,高度亦往往比同區的住宅或商業大廈矮得多,但礙於城規會的用地限制,這些工廈用地不能隨意改變用途,變得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來說,確實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如果改建工廈的限制放寬後,能鼓勵多些工廈活化,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

        事實上,放寬對工廈外形改造的限制,有好無壞。例如讓工廈部份外牆「內移」,路面便可以重新規劃,包括配合社區需要而擴闊馬路;又或可有更多空間來進行環境綠化;外形可以設計得更具時代感,美化市容;容許工廈「瘦身增高」,更可增加採光範圍,有利改建酒店時增添房間數目。

        眾所周知,香港土地是極為珍貴,必須非常珍惜,能減少消耗便最好減少,以留作最需要之用。現時本港不僅住屋供應緊張,寫字樓、酒店和商場也十分不足,變成要互相爭奪用地。若然商業需求方面,可以通過工廈改建來增加供應,既符合「地盡其用」原則,亦能減少與住屋爭地,讓政府騰出多些公共土地資源來興建房屋,可謂兩全其美。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