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抓緊資產管理商機

2013/11/22 08:44:16 網誌分類: 經濟
22 Nov
        眾所周知,國際三大金融中心是「紐倫港」,即紐約、倫敦和香港。或許較少人知道,香港原來也是全球三大資產管理中心之一,每年為香港帶來逾千億元的收入。

        香港自從二〇〇六年取消遺產稅後,加上無外匯管制,很快吸引不少海外基金來港,令本港的資產管理業務大增。但是,香港也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就是新加坡。新加坡的資產管理規模,可說與香港「叮噹馬頭」。

        瑞士一向是全球資產管理的「龍頭大哥」,瑞士國家銀行不久前選擇於星洲設海外分支,其舉動除反映出對亞洲區的前景看好,亦說明是對新加坡看高一線。

        若論營商環境和經濟體系自由度,香港更勝新加坡。但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兩者最大分別是︰新加坡模式是「政府主導」,香港是「市場主導」,相比下,香港在對外宣傳便處於下風。

        可喜的是,中央和特區政府簽訂的CEPA「補充協議十」,內容包括「內地同意積極研究兩地基金產品互認」換言之,將來落實後,有中央政府作後盾,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必然吸引力大增,更大把握成為亞太區資產管理的「一哥」。

        廠商會曾分析,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香港證監會認可的一千八百四十五隻基金中,有三百一十八隻在香港註冊,較去年同期的二百七十三隻增加了百分之十六點五;日後兩地的基金產品如達成互認,在香港註冊的基金便可獲准在內地銷售,將提供強大誘因,吸引更多基金公司選擇落戶香港,令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如虎添翼,並帶動法律及會計等行業的需求。

        資產管理業務可帶來多大收益?如以本港去年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十二萬五千八百七十多億元來計算,就算收百分之一的管理費,一年有一千二百五十餘億元的收入。基金的管理費用不止百分之一,可想而知當中的經濟效益。由於這是不佔地、無污染和高增值的行業,最適合香港不過,所以業界和特區政府應積極推動,抓緊商機。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李秀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