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靈
潘國靈
潘國靈

霓虹熄了 燈光普照

2014/01/13 08:41:49 網誌分類: 生活
13 Jan
        生活由analog轉digital,不僅有膽機電視轉平板電視、菲林相機轉數碼相機、FM電台轉數碼電台等,還有我們隨街看到的燈光。曾幾何時象徵「不夜城」(或「不眠城」)的霓虹燈已開始納入收藏保育的行列(這不獨為我城所有,外國一些城市早設有霓虹燈博物館),街頭愈來愈多LED燈招牌,色彩仍是明亮的,但艷麗不比霓虹,散點pixel也盡失傳統霓虹的字體美、霓虹光管彎曲的輪廓美。但LED耗電量低、不求工藝一切由電腦簡單控制,也是數位化時代之必然,無用太過為霓虹之失彩而感傷。

        說香港霓虹已消失為時已早,最近在街頭行逛特別留意霓虹招牌,數目仍是很多的,而且香港的霓虹招牌所涵蓋的行業真的很多,藥房、遊戲機中心、貨幣兌換店、餐廳、官燕莊、金鹿線衫等等,不一而足,但都上了年紀。有的店同時出現霓虹和LED招牌,一個空間同時上演時代的過渡。有些霓虹失修,壞了一二筆畫或一兩個字(像圖中所見的三六九飯店變成「六九飯店」),夾在都市光影叢林中,又意外生出一點幽默感和頹敗氣息。

        西九M+視覺博物館最近收藏的霓虹招牌,是有點象徵性的。一是西環的森美餐廳霓虹招牌,因體積龐大違反招牌新條例而需拆卸,幸得M+收藏,免被丟棄於堆填區的境地。香港也許沒有像美國BruceNauman這些專以霓虹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家,但一些包含色彩、字體、設計、工藝美學的特色霓虹招牌,本身就是一件現成的藝術品,當然置身於街道跟陳列於博物館空間,意義和觀看方式又截然不同,這是另話。森美餐廳是西式扒房老字號,令我想起城中的兩家平民老牌豉油西餐廳,其招牌也是數十年不變的霓虹,一是位於灣仔的波士頓餐廳,一是在港九有數間分店的花園餐廳。兩間餐廳的年紀都比我大,中學時期偶爾流連(花園餐廳不時去的是炮台山英皇道那間),時光飛逝,現在我也來到「懷舊」之年,幾年前寫過一篇小說〈波士頓與紅磚屋〉,以波士頓餐廳作場景之一;對這西餐廳雖說不上有很深感情,但暗自期盼那映照在玻璃窗上的紅藍綠霓虹會一直燦亮下去,那讓我覺得城中或者還有一些東西叫恆久,即便是錯覺。都市重建的巨輪來到東九龍,聽說裕民坊那間花園餐廳也保不住了,最近一次去約兩年前,未料是永訣。霓虹燈在香港當然不限於老牌西式扒房,但作為舶來品,經本地化,從新鮮事物變成傳統老東西,其命運竟又有着共通。

        聽說M+另一接洽收藏的,是於觀塘裕民坊豎立了三十六年之久的「雞記蔴雀耍樂」霓虹招牌,結果如何,待跟進才知。這倒是香港霓虹的另一特色,香港的霓虹招牌甚麼行業也有,但其中,麻將館、酒吧、夜總會這些或有點「偏門」的行業,不能不提。霓虹予人繁榮璀璨之感,另一意象則是慾望招引,以霓虹幻化出一片「慾望之境」,現在城中的最佳地方,尚餘入夜後的灣仔駱克道一帶。那間PuzzyCat門前以霓虹光管扭成的裸女曲線,很有拉斯維加斯MainStreet一帶仍保留的classicfeel;另一以大力水手作招牌圖案或者會把人拐回到水手登岸的蘇絲黃歲月。其燈光之美,又不是現在「滿城盡佈足印腳」的中國式LED閃爍招牌可以媲美。

        文、圖︰

        潘國靈

        
■三六九飯店
■三六九飯店
■Boston Restaurant
■Boston Restaurant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