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中文的純正性

2014/05/19 08:46:44 網誌分類: 經濟
19 May
        隨着內地社會進一步開放,民眾接觸到的外來詞彙也愈來愈多。久而久之,新聞報道、出版物甚至學術文獻中直接出現諸如「GDP」、「CPI」、「CEO」、「WiFi」及「PM2.5」等詞彙而不加說明的頻率也愈來愈高。

        針對這一現象,內地官方媒體日前發起了一場對「零翻譯」外來詞彙的聲討,旨在捍衞中文的純正性。相關文章認為,「零翻譯」的外來詞彙,既有損漢語文字的嚴整與和諧,也破壞了中華文化豐富的內涵。文章更質疑,為何諾基亞(Nokia)和摩托羅拉(Motolora)可以翻譯成中文,但iPhone和iPad就不可以?

        筆者是傳媒專業出身,也在港從事過媒體行業多年。根據筆者的觀察,內地同胞對於外來詞彙的「容忍度」的確較高。香港人雖然平時講話中英夾雜,但書面的中文還是比較規範,能夠用中文表達的外來詞語,仍傾向使用中文名稱,例如「CEO」通常譯作行政總裁,「WiFi」作無線網絡等。

        反觀內地同胞,無論是常用的詞彙,如「貴賓」(VIP),還是專業術語如「消費價格指數」(CPI),很多情況下都盲目使用外來名稱,甚至傾向「零翻譯」而不作說明,以顯示他們的國際化或專業性。

        零翻譯詞彙大行其道的另一個原因,也可能反映內地優秀翻譯人才缺乏,導致一些詞彙找不到對應的中文,只好直接引用外來詞。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國一直都面臨外來詞彙的湧入,但大部份最終都能兼收並蓄,成功「漢化」,例如「朱古力」、「坦克」及「電腦」等。

        由此可見,從反對崇洋及提高翻譯水平這兩個角度來看,內地官媒對中文純正性的呼籲,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