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靈
潘國靈
潘國靈

譚詠麟的聲線

2015/01/05 11:11:32 網誌分類: 生活
05 Jan
        銀河歲月走過四十年確是不簡單的。在蘇美智新著《譚詠麟走過的銀河歲月》中,張文新有此一說:「譚詠麟的成功,我看有幾個因素:第一是timing(時機);第二是譚詠麟的聲線;第三,他贏人緣;第四,他很懂得娛樂。」說到時機與聲線,我個人以為,兩者位置或者是可以對調的,因為雖說譚詠麟搭上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粵語流行曲黃金時代,但也難說是他得力於這時勢還是他締造了它,而我們知道,年紀比許冠傑小不太多的他,其實也等了好些年,熬過了「沉默的保齡球場」和「雞同鴨講的台灣歲月」,才在一九八○年代初成為當時寶麗金力捧的耀眼歌星。

        而且,時機與聲線在譚詠麟身上是不可分的。在他之前,上世紀七十年代粵語歌已有相當發展,若說流行曲從英文轉向廣東話,那許冠傑是奠基者,若說電視長篇劇集令粵語歌深入民心,那鄭少秋、羅文、關正傑、葉振棠比譚更得風氣之先,以上歌者在八十年代其實仍未退位,何以譚詠麟在八十年代初可以躍升為樂壇一哥並成為當時的時代之聲?我以為譚詠麟的歌聲是佔壓倒重要性的。一方面,他在曲風上有別於之前仍帶點舊式曲詞風格如《小李飛刀》、《倚天屠龍記》等歌,另方面他本人的聲線唱腔在當時也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時代感。譚詠麟的聲線很難用筆墨形容,他的音域極闊,高音甜醇兼隱(少像後來不少歌星常依賴「假音」),唱歌富有感情,陳可辛《雙城故事》以他為角色藍本說到他甫開腔便有感染人心的力量,確乎是天生的歌者。八十年代他的唱片銷量勢如破竹,沒經歷那年代的年輕人,很難想像當時城中有多少人給他的歌聲迷住,堪稱「一把歌聲的集體催眠現象」,值得研究。

        結果令譚詠麟屹立不倒的,還是一個名副其實「歌者戀歌」的獨特聲線。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關正傑、葉振棠等固然是唱得之人,但台上表演較一板一眼,不言台風,屬實力派,許冠傑是粵語流行曲奠基者,但單論唱功,算不上實力派,詞句尾音有時會唱不穩。譚詠麟可說是八十年代初第一個集偶像派和實力派於一身的歌手。八十年代改朝換代,樂壇男歌手逐漸由處女座三子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雄霸;張國榮稍後而來,唱歌極有韻味,但八十年代主要走偶像派路線,真正脫胎換骨還要等「退出樂壇」,九十年代回歸後逐漸提昇為藝術家;陳百強是天生的纖纖弱質公子哥兒,創作音樂才華很高,唱歌也別有味道,惜現場表演中氣不足,後來在樂壇頒獎禮中失利也許亦加深了其鬱結。獨譚詠麟真是一個「氣袋」,現場表演水準很高,透氣位幾乎聽不到;快、慢、搖滾、爵士、流行等不同風格歌曲亦能從容駕馭。這麼多年過去後,如果說陳百強屬水仙花完美型,張國榮屬放浪形藝術家,譚詠麟則終究以「唱家班」寫入流行音樂史。這麼多年,他的聲線其實亦幾經變化,由初出度時的高音尖噪子(即所謂「雞仔聲」),到八十年代的清純音質,到九十年代轉向雄渾,至後來也許唱得太多嗓子有點拆損但也添了一點滄桑感;但多年來唱功已打下深厚底子,難得是唱足幾十年至花甲之年仍保持水準,可堪稱為香港一代的「香頌」歌手(chanteur)。年輕時我很沉迷那些“TheyDiedTooYoung”的神話,現在年紀漸長,又逐漸懂得欣賞那些把一門生命藝技貫徹至生命盡頭的人。我們社會記憶短淺,演藝者稍為年長便易被嫌棄,但我們應該慶幸,有一個歌者像譚詠麟般,似乎永遠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唱了十年又一個十年。

        潘國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