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無間」
教學「無間」
教學「無間」

培育同理心

2016/02/15 08:42:20 網誌分類: 經濟
15 Feb
        猴年伊始,與親友聚首一堂,話題仍離不開子女升學。上月底,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發表名為TurningtheTide報告,倡議美國院校在招生時不應只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應多着重學生對社會和家庭的貢獻。當中考慮到為減輕學生的壓力,公開試如SAT成績亦應列作評核選項,而非必須項目。

        報告獲不少名牌大學包括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大學等支持。

        教達人認為報告具前瞻性,尤其對學生義工服務方面強調重質不重量,不單可避免學生的競爭戰線由學業成績擴展至社會服務,更避免家長胡亂安排子女參加義工活動,以量取勝。

        另外,報告亦將個人對家庭投入貢獻列作大學入學評分標準之一,由照顧弟妹、分擔家務以至兼職幫補家計等,大學招生處在評估學生時,亦應一併考慮他們這方面的家庭貢獻。

        其實,香港新高中課程中的「其他學習經歷」亦是相類似安排,同樣希望學生在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等範疇的學習中,達至全人發展。

        現時,不少中學均與社區機構合作,舉辦多元化活動,如結合「其他學習經歷」中的藝術課程和社會服務,讓學生運用在課堂學會的基本攝影和影像處理技巧,擔當義工協助長者學習數碼攝影,令學生懂得尊敬長者,從義工體驗中培養樂於與人合作和勇於承擔的精神。

        教達人亦得知部份大專院校,在甄選學生時亦會對曾參與跟學科相關的義工經驗,額外給予印象分。在當今講求個人主義的社會風氣中,教達人認為栽培具同理心的新一代,較取得一紙五星星成績單來得重要。

        (筆者從事專上教育數十年,對教育發展見解獨到,熱心分享培育年輕人的深切體會)

        教達人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