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時代
慢活時代
慢活時代

「女皇大道東」

2016/04/14 08:41:44 網誌分類: 經濟
14 Apr
        我自幼在港島西區的干德道長大,街名譯自英文的ConduitRoad,我小時以為又是羅便臣、軒尼詩那一類以名人命名的街道。後來懂得翻英文字典時,才發現「conduit」不是人名,而是輸水道的意思。翻查史料,干德道建於一九一○年,地下藏着一條由薄扶林水塘輸水往中區的水道,因此而命名。類似干德道的錯誤譯名還有灣仔的堅拿道,因為CanalRoad的「canal」原意是運河、水道的意思。

        原來香港還有不少街道名,都是基於對英文原名的誤解而譯錯了。朋友在通訊群組裏傳來有關資料,讀起來頗有趣,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類是比較低層次的,就是譯者連字典也懶得翻一下的後果,例如把FirStreet譯作松樹街,卻把PineStreet譯成杉樹街,而SycamoreStreet(Sycamore是一種無花果樹)音譯成為詩歌舞街。另一類是會錯意的譯名,如北角的ElectricRoad和PowerRoad都是通往電廠舊址的道路,前者譯作電氣道沒問題,但後者譯成「大強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有幾條更是「罪無可恕」,因為連老闆娘的名銜也譯錯了。QueenVictoriaRoad和Queen'sRoadEast的「Queen」譯作「皇后」和史實不符,因為在英文裏,女皇及皇后同樣稱作Queen,但兩者的身份和權力卻有極大差別,前者是一國之君,後者只是君主的老婆。所以今天的皇后大道東/西,其實應正名為女皇大道東/西才對(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同理,皇后像廣場也應正名為女皇像廣場才對了。

        但最搞笑的莫過於上環的列拿士地臺。它似乎是以一個叫Alexander的人命名的,但譯者卻左右不分,把英文名倒過來寫,變成了「RednalexaTerrace」,以後大家習非勝是,為這個充滿殖民地歷史的地區,平添了一點趣怪的色彩。

        楊立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