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時代
慢活時代
慢活時代

大眾的古典樂

2016/06/02 10:12:31 網誌分類: 經濟
02 Jun
        在香港,學習古典音樂的人很多,但真正喜愛或懂得欣賞的人,卻少之又少。這真不知應該多謝還是歸咎我們的教育制度才好——孩子們要進名校,最好是鋼琴小提琴都考到八級,所以音樂對不少人來說只是一種工具,已淪為教育階梯上的一個小梯級。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曾考取過各式的音樂文憑,考試範圍內那幾首樂曲玩得爛熟,但在他們往後的人生中,就沒有再接觸其他樂曲了。古典音樂界的朋友都在慨歎觀眾群太小,而歐美各國的音樂家也有同樣的憂慮,所以如何吸引更多人進場聽音樂,是個世界性的問題。

        幸好香港有一批音樂家和樂團,還在為音樂的普及化默默耕耘。麥家樂先生和他的環宇交嚮樂團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有緣和他們合作過,只覺得家樂是一位真正有心的音樂大師。他的宗旨是要把正統音樂從象牙塔解放出來,結合流行元素,讓普羅大眾都能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並開始懂得欣賞古典音樂。他在廿多年前已開風氣之先,指揮一支俄國的交嚮樂團來為羅文伴奏,取得非凡的效果,之後有不少本地歌手仿效這做法。他從不扮高深,總會挑一些較為人所知、富旋律性的樂曲來演奏。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聽到不少古典音樂,如電影、廣告的配樂,甚至食店、商場內的背景音樂等,只是不知其出處,聽過家樂介紹後,你會恍然大悟:啊,原來這是莫札特的作品!

        家樂上月在大會堂的《蕭邦偶遇林志美》音樂會也貫徹了這個使命。除了用交響樂伴奏林志美的流行曲外,更請來男高音演唱兩首莫札特歌劇裏的獨唱曲,因為都是悅耳和簡單的旋律,所以《唐.喬凡尼》和《魔笛》這兩齣歌劇,頓時顯得不那麼高不可攀了。

        家樂也很能和觀眾打成一片,在末段還邀請大家為樂曲一起打拍子,這是古典音樂會少有的。這樣娛樂性和教育性兼備的音樂會,我希望多見。

        楊立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