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火相傳
昇火相傳
昇火相傳

創新科技

2017/10/27 08:41:55 網誌分類: 經濟
27 Oct
        創科、科研是未來世界大勢,新特首上場首份《施政報告》對此部份着墨甚多,在方向、資源與策略上都有新猷,對本港的科研發展是否一支重大強心針?

        政府建議的扶助政策與資源,可謂應有盡有。超過二百億的基金協助創新科技,推動再工業化;又加速拓展工業區,務求盡速推動再工業化。以往已探討過,政府的扶助政策以投放資源為主,今次看似又是舊瓶新酒。然而增撥資源的配套政策,卻有不俗的新思維。

        增加工業用地的方法的確有助業界的資源配對。拓建工業邨,興建數據中心,可加速科技發展步伐。透過重組工業用途的規劃,亦可以騰出市區的工業空間,以作商業或其他用途,靈活性將更大。

        促進政府部門善用科技提升服務質素,絕對能有牽頭作用。初創、科研面對的難題是極少受認可的工作履歷,令企業絕少使用初創的產品或服務。如政府能牽頭採用,對商界而言是極佳的示範,亦令初創企業有良好的履歷。

        在培訓科研人才的方向上,也有可取之處。資助大學科研雖不是新鮮事,但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先進製造技術的培訓,就可直接培育本地企業的人才,提升技能與國際視野。大學科研資源充足,反而是目標方向,是否能迎合商界或其他範疇,將決定科技的實用性與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因此建議政府可考慮增撥資源配對學術界與商界的科研,將是本港科研發展的突破點。

        世界大勢講求共享經濟、科技發展,期望我們的政府能有擴闊的眼界,為香港提升競爭力。現時矽谷的初創企業達一萬五千六百間、以色列則有六千間、新加坡達二千四百間,香港則有約二千間,上海則達二千七百間,顯示初創科企將成為世界新經濟動力。今次《施政報告》在科研上有不少新意,希望盡快公佈細節,令業界有更清晰畫面。

        sgcc@stangroup.com.hk

        StanGroup主席

        鄧耀昇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