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21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06/22 07:55:53 網誌分類: 教育
22 Jun

master曾

 

221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351)普通話說:免開尊口(miǎn kāi zūn kǒu)

解說:

免開尊口,成語,免:免除,不要,請對方不要開口的客氣話,有時又帶有諷刺意味。

【出處】1兒女英雄傳》:要是方才伯父合九公說的那套,我都聽見了,免開尊口。

【出處】2田漢關漢卿》第五場:「誰跟你開玩笑!這事讓朱四姐出面,你就免開尊口!」 

【出處】3鄒韜奮《萍踪憶語》三六:「無論怎樣便利,還只是替拿得出錢的人謀便利,沒有錢的人免開尊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收嗲啦

收嗲的出處:從前,廣州有一個好窮的女子,父親死後,女子沒錢安葬,所以就乞食了,她每日帶住父親屍體行乞,即使屍身發臭,女子都不理,後來有一日,條屍臭到村民頂唔順,村民就對女子說,你「收嗲」啦,也就是叫她不要出聲的意思。

 

3352)普通話說:正經八百(zhèng jīng bā bǎi)

解說:

正經八百,成語,作定語、狀語,意思是正經的,嚴肅認真的,也有名副其實的含義。

出處: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淆老襯(做正行

 

3353)普通話說:老鼻子(lǎo bí zi)

解說:

可多了;多得很。是一個數字概念,一個地方,一種什麼東西多得沒法兒數,"老鼻子"了,表示已經是很多得沒法兒再多了。

譬如天津人認為是稀罕物件的玉石,愛說「到了新疆北部 ,寶石礦,老鼻子了!要多少有多少。」

怎麼就和鼻子連在一起了呢,為什麼不說老耳朵呢?

因為古人認為鼻子是五官之首,所以用鼻子來形容第一,最大的,某創始人開發者也被稱為鼻祖。

因此古人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他們稱長子為鼻子,這裡的不能讀輕聲,而要讀第三聲。

出處1:清朝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中就記載道:「今俗以始生子為鼻子。」

出處2:宋朝,王應麟的《漢制考》和梁章钜的《稱謂錄》中都稱始生子為鼻子,也就是把家中第一個孩子稱為鼻子

老鼻子形容意思是長子的年齡大。慢慢的演變為形容其一種東西數量很多的意思。

這個詞來自「膠東地區方言」,後來「闖關東」時期,大量膠東人來的東北把老鼻子也帶到東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水佬睇走馬燈-陸續有來

意思是說:以後還會不斷有新的情況、新的花樣出現。

古時佛山的紮作工藝走馬燈聞名遐邇,逢年過節、神壇廟會,都有這工藝的展出,毗鄰佛山的三水人自然去湊熱鬧了。他們見這走馬燈紙輪輻轉,燈屏上人馬追逐、物換景移,以為有很多幅畫,頓感新奇,發出陸續有來的驚嘆。故事的初衷,很明顯始作俑者是為了嘲笑三水人的孤陋寡聞而編造的,之後人們把它作茶餘飯後的笑料大肆傳播,沒想到這樣一來竟讓三水人揚名四海。現在在廣東一帶甚至在海外,上了年紀的華人一提起走馬燈,大多都會說:三水佬睇走馬燈——陸續有來!

 

3354)普通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yí gè lí bā sān gè zhuāng yí gè hǎo hàn sān gè bāng)
解說: 具體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幫忙,因為人並不是全能的,一個人的成功同樣需要分工合作的團隊成員的合作和幫助,就像籬笆一樣是靠一個樁一個樁圍起來的。

就像圍欄需要三個賭注的支援一樣,一個有能力的人需要另外三個人的幫助。

解釋(釋義)
圍一個籬笆至少要打三個樁子,當一個英雄好漢少不了三個幫手。
這條諺語告訴我們:要幹出一番大事業,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一個人不管他的本領多大,也需要別人的幫助。

這句諺語指出,為了完成任何任務,其他人的支持是必要的。無論一個人的能力如何,仍然需要其他人的幫助。

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等編成的圍牆或由竹或樹枝製成的柵欄。

三個:表示多數。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3355)普通話說:花花名堂(huā huā míng táng)

解說:

名堂,名:名字、名諱,堂:堂室。名堂,源於古代日常口語,是「名堂多」“省”,原指古代文人墨客的名字、居室堂名號多。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名、字、號和居室、書房、正堂等名,一應俱全,常以居室堂名作其號;而且每一項有時不止一兩個,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名、字、號。

如宋代文學家、詩人蘇軾(103718—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清詞人況周頤(18591926),原名況周儀,因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況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玉梅詞隱,晚號蕙風詞隱,人稱況古,況古人,室名蘭雲夢樓,西廬等。

古代文人墨客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時,也往往將自己的這些名字型大小和居室書房正堂號逐一寫上,一大串。百姓戲稱為這些人名堂多總是多名堂,語景有花樣多、有講究、繁瑣不理解等意。

後來人們在日常口語中引用名堂、來借喻一些愛扯由頭、對一件事有多種說法、會出主意(點子)、幹別人(觀者)一時沒看明白的事情的人或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藉(粵音借)口多多

 

3356)普通話說:大水冲到龍王廟

(dà shuǐ chōng dào lóng wáng miào)

解說: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生了誤會、衝突、爭端。龍王在傳說中司雨水。

這是影射一段康熙的趣事:

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地,菜地緊挨著一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

這天,他倆閒聊時,老頭神秘地對老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都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

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那口水井不遠處藏了起來。整整盯了一夜,天快亮時,忽聽哢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飛出一隻像鵝似的怪物。只見他兩隻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

眨眼間,那隻怪物又飛入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已全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裡都是這樣。

老和尚練過武術,第四天夜裡,他帶了把寶劍,等那隻怪物剛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入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前也是一片汪洋。

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那怪物交戰。戰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了原形。

原來它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了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想在凡間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時又不敢洩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

後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打自家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不打不相識

 

3357)普通話說:點撥(diǎn bō)

解說: 點撥,指進行指點、開導或啟發。例句:經過老師點撥,他恍然大悟。 
語出《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點就明白晒

 

3358)普通話說:撲朔迷離(pū shuò mí lí)

解說:

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別清楚。

撲朔迷離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撲騰,雌兔眯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時候就雌雄難辨了。

【特別注意】關於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的理解存在兩種誤區。

一說這是互文手法,說雄兔和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其實不是,

原文意思是:腳撲朔是雄兔的特徵,眼迷離是雌兔的特徵,當雙兔在地上跑時,特徵不明顯,且人們看不清,所以難以分辨。

說明的是跑動時難辨雌雄,若是互文的話,在靜止時也是難辨雌雄的了,與本來意思也不同。部分教材存在錯誤,但大家應該用正確的說法。

另一說是兔子被提起雙耳懸空時,雄兔前腳不斷動彈,雌兔雙眼眯著:

這種說法實在荒唐:

因為當兔子被提起雙耳懸空時,只有雄兔子知道痛,雌兔子就不知道痛?

事實上,不論什麼兔子(只要不是死兔子和病危的),只要被提起雙耳懸空,都會睜大眼睛,拼命掙扎,連撲朔也不會了(撲朔是爬搔的意思),更別說眼迷離了。

對於該句子,正確的解釋是:

腳撲朔是一種動作,表現的是雄兔子好動的一面;

眼迷離是一種神態,表現得是雌兔子好靜的一面。

然而,當雌雄兩隻兔子同時在地上跑的時候,雌兔子好靜的特徵就變得不明顯了,因而難以分辨雄雌。

在《木蘭辭》中,有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等一系列描寫,表現木蘭作為一個女孩子的特徵重新顯露出來之後,再出門見夥伴,夥伴才發現木蘭是一名女子

而木蘭的戰友之所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就是因為木蘭將自己作為女孩子的特徵掩蓋,並且和男人一起行軍打仗(即雙兔傍地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烏里單刀

烏里單刀:指做事不倫不類,亂七八糟,一塌糊塗。

烏里是元朝軍隊的一位百夫長,用大刀作武器。

傳說南宋滅亡,元軍便駐紥在廣東新會,作為守軍,烏里也留在當地。烏里仗著手中的武器橫行霸道:

後來,有一天烏里領著兩個侍衛去棠下郡作惡,當地百姓痛恨元軍,於是潛入水底,把船鑿了些窟窿。

烏里是北方人,不會游泳,慌亂中隨船沉到水底淹死了,他的單刀也一同掉到江里。

所以便用此事中烏里乘船但卻遭遇沉船時的慌亂,連刀也掉到江里,借喻做事一團糟。

 

3359)普通話說:善罷甘休(shàn bà gān xiū)

解說:

了結糾紛,心甘情願地停止再鬧。

善罷甘休:善:好好地;甘:情願,樂意;罷、休:停止,了結。心甘情願地甘休。指好好地了結糾紛,不再使事態持續下去。

出處1·曹雪芹《紅樓夢》:奶奶就是讓著他,他見奶奶比他標致,又比他得人心兒,他就善罷甘休了?

出處2老舍《駱駝祥子》:不去呢,她必不會善罷甘休;去呢,她也不會繞了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收皮喇

「收皮」一詞本是番攤檔的術語,所謂「皮」便是番攤的切口。由於香港禁導已久,年輕一輩的人也甚少玩番攤,我只好先介紹番攤的玩法。以前的人開番攤檔,就在街邊放一張檯仔,檯上鋪一張蓆,在檯上畫一個十字,分成「一」、「二」、「三」、「四」四門,讓賭客下注,然後在蓆上放幾十粒攤子(注釋:攤子可以是銅錢、圍棋棋子或者衫鈕),便可以開賭局做生意。

賭局開始之時,莊家會用攤盅(注釋:攤盅可以是普通找一個碗)隨意蓋走檯上部份的攤子,此舉叫作「出皮」;客人落注後,莊家會打開攤盅,然後用一枝竹仔點算今局的攤子數目,此舉叫作「行皮」;

「行皮」是有章法的,莊家拿著竹仔每次一掃,必須掃四粒,四粒一組是為「四個一皮」。粵語揭後語「七個一皮」,意思就是指莊家不按「四個一皮」的規矩亂掃一通,每次掃一粒,隱喻便是亂七八糟的意思。

「行皮」行到最後,看看剩下多少攤子,剩一粒便是押注「一」的贏,剩兩粒便是押注「二」的贏,如此類推。派彩後莊家會將放有攤子的蓆晃動一下,令攤子重新集中在一起,準備開下一局,此舉叫作「收皮」。是故,「收皮」的本義是賭局終結的意思,跟口語「玩完」差不多的意思。

由於「收皮」有「玩完」的意味,而開賭之人多為江湖中人,此詞後來便成了江湖中人的詈(粵音)詞和暗語,其引伸義的隱喻跟「玩完」、「冚旗」接近。

 

3360)普通話說:一掠一乍(yí lüè yí zhà)

解說:

一驚一乍,基本意思為指人的精神過於緊張或興奮。

造句1:她被嚇得一驚一乍。

意思:指人的精神過於緊張或興奮,行為舉止反常誇張,讓人受驚嚇。有時也指表情和感情都很豐富和到位。

造句2:這麼點事兒,別一驚一乍的了。

意思:指大驚小怪,就是對小事的反映太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失驚無神(形容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

 

3361)普通話說:坐紅椅子(zuò hóng yǐ zi)

解說:

坐紅椅子指是考試的最後一名。

舊時考試,張榜公佈名次,榜末例用紅筆一勾,故稱坐紅椅子。出處:《李宗仁回憶錄》第二章:「現在考試又兩次坐紅椅子,使我分外覺得難為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考第尾/番鬼佬睇榜由屘數上(洋人看放榜,是從後往前看的)

 

3362)普通話說: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解說:

 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指心思);拙:笨拙。 

本想耍小聰明,結果反而誤了事。

【出處】1宋朝·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瞎子夾豆腐-不爛搞到爛

(比喻把東西搞壞。含有責備的意思。或比喻搗亂。或比喻辦事、說話,越辦越糟,弄巧成拙)

 

3363)普通話說:趕鴨子上架(gǎn yā zi shàng jià)

解說:

趕鴨子上架是一個漢語詞彙,比喻強迫去做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出處:高陽母子君臣》:「那當然,這不是趕鴨子上架的事。再說,我也識得輕重,你放心好了。」

凡是養過鴨子的人都知道,鴨子是不會像雞一樣上架的,所以說養鴨子時要趕它上架是強它所難的,也說明這個養鴨人不懂得鴨子的生活規律。

它的寓意是說一個領導人在不瞭解下屬的情況下強迫下屬去做不能做到的事情。但是事情也是一分為二的,也有時在這樣的激勵下也會使人的潛能盡量的發揮出來,使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時,是自己在沒有任何外援情況下,受到形勢所迫,硬著頭皮,不得不必須去做某件事情、完成某些任務,也是事情發展到一定形勢下,形勢逼迫的趕鴨子上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監粗嚟呀

潮語「Kamcholia」表面上好似係英文,咪以為同末代皇帝溥儀當年嘅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有關。但係呢個「Kamcholia」實係廣東話嘅英文譯音,呢個潮語嘅發音係Kam-Cho-li-a,廣東話就即係「監粗嚟呀」!意思好明顯就係形容啲嘢,唔理人感受,唔理人同唔同意反唔反對,總之監粗強行去做,呢啲就叫做「Kamcholia」。

 

3364)普通話說:皮裏春秋(pí lǐ chūn qiū)

解說:

意思是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8回:「季野有皮裏春秋。」

東晉時期,謝安經常在眾人面前誇獎褚裒風度不凡,尚書吏部郎桓彝見他後也誇他名不虛傳,有皮裏春秋。

口頭上不說什麼,心裡是非分明很有主見。褚裒(粵音)為官清廉,生活也很簡樸,從不假公濟私、仗勢欺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指冬瓜,話葫蘆指東說西,心知肚明

 

3365)普通話說:竹籃打水一場空(zhú lán dǎ shuǐ yì chǎng kōng)

解說:

竹籃打水一場空,成語,又作竹籃打水,比喻白費力氣,沒有效果,勞而無功。側重於用的方法不合適。

出處:唐·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裡何曾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竹筲箕裝水—漏洞百出

 

3366)普通話說:孬種(nāo zhǒng)

解說:

貶義名詞。通常指人膽小怕事,或品格低下。

孬種,在現實中,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常用於罵人,和表現一個人的無能。

方言又稱【菜包子】常見於口語。趁人不備在他人背後使壞的人;指品質低下、內心下流,做難以見光的事以達到自己內心齷齪目的的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二打六

要問二打六指什麼,首先要弄清楚。打'是什麼意思。在這裡是加上的意思,又叫打上打起

過去沒有計算器,算數用算盤。店鋪晚上結賬,賬房一邊打算盤一邊唸著賬目:十二個半打起五文七”[十二塊五毛加上五塊七毛]……原來,是從打算盤來的。

“二打六後半句是未夠斤兩

二加六是八,不足一斤,意為不夠分量。

形容人的資歷、學識等方面不足、不夠格,難以稱職。

例如:佢手下都係二打六嚟嘅,做得出乜野呀[他手下都是些不夠格的人,能幹出什麼來]

例如:隨便揾啲二打六嚟係冇用嘅。[隨便找些不稱職的人來是沒有用的]

由此引申.二打六還指質量差次、工藝租糙的產品。

例如:呢批椅都係二打六嘅,冇張穩。[這些椅子都是些次貨,沒有一張平穩的]!

香港稱跑龍套的演員(如販夫走卒、餐廳內食客和路人等)為茄哩啡,有意見認為取自英文Carefree的發音,該字解作「無憂無慮」,借指戲劇中無關重要的小人物、閒角色。而這些小人物和閒角色大多數為一些資歷和學識方面不足的人扮演。
因而,在某些表達中,二打六茄哩啡也可以互相代替使用,如佢喺套戲入邊就係二打六(茄哩啡),意為他在戲裡面就是「跑龍套」的

 

3367)普通話說:不值當(bù zhí dàng)

解說:

犯不著,謂沒有價值或意義。一點都不值得。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說來也不值當,拿了收支的薪水,辦的總辦的事,你說冤不冤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斗零都唔值

香港五仙硬幣是一種過去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相當於0.05港元,現已停止流通。而斗零是廣東及香港人(尤其是較年長者)習慣上對五仙/五分的叫法。
自明代起,中國與外國進行的貿易多以白銀進行,由外國進口中國之白銀主要為西班牙銀圓。西班牙銀圓標準重量為27.4克 。到清未光緒年間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時,於1887年起開始在廣州仿照西班牙銀圓之大小重量鑄造銀幣,因上有蟠龍像,習慣上稱之為龍洋。

龍洋的輔幣中:五分為一圓之百分之五,即白銀1.37克 ,合中國重量單位三分六釐。

在廣州街市中普遍以「之辰代碼」,分別以「之」、「辰」、「」、「馬」、「蘇」、「」、「候」、「裝」、「彎」來代表數字一至九,因此五仙便被叫作「斗零」。
在香港,港元原來亦是與西班牙銀圓一樣,為銀本位貨幣,港圓一圓之重量亦與西班牙銀圓及中國之龍洋一樣。

1866年至1933年間的香港五仙硬幣均以白銀鑄造。

1903年的五仙硬幣重 一點三七克 ,約相當於三分六釐(即零點零三六兩 ),因而被稱作「三六」。

當時在香港的果菜欄所用的暗語與廣州一樣,故此港圓五分亦稱為「斗零」。
1933年,港元取消使用銀本位,五仙硬幣亦改用黃銅 - 鎳合金鑄造。雖然港幣的五仙已於1989年停止流用,但「斗零」這個稱號仍然一直沿用下來。

 

3368)普通話說:支應(zhī yìng)

1. 解說: 應酬;接待。

出處1:明 葉憲祖 《夭桃紈扇》第一折:「這幾日城南桃花盛開,遊人不絶,費人支應,好不耐煩。」

出處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此時日子更近了,陸續有人送禮來,一切都是 伯明 代他支應。」

2. 敷衍,應付。

出處3:《紅樓夢》第三八回:「山坡桂樹底鋪下兩條花毯,命支應的婆子並小丫頭等也都坐了,只管隨意吃喝。」

出處4: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九章:「這個傢伙說話蠻佔理,把我說得沒話支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點住檔/點住先

 

3369)普通話說:京油子(jīng yóu zi)

解說:

北京人的外號,叫做「京油子」。

“油的意思,本來是浮滑、輕佻。用""字造成的詞語,大都含有此意,如"油嘴滑舌"、"油腔滑調"、"油頭粉面"、"油光閃亮"等。

舊指北京的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輕浮油滑的人,現多指諳熟北京地區人情世故,辦事機靈的北京年輕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腦一族

「食腦」解作精於運用腦筋、靠智取不靠力敵的意思,
香港人以賣弄自己的小聰明為榮,所以都爭相自認係「食腦一族」。
例句:自認聰明地解決難題後就會說:「好彩我食腦咋」!
不滿其他人蠢就會說:「唔該你食吓腦啦」!

 

3370)普通話說:不見兔子不撒鷹(bú jiàn tù zi bù sā yīng)

解說:

「撒」在這裏讀

獵人常常借助獵鷹捉兔子,看見兔子出現了,才放獵鷹出去。

兔子比喻好處、利益,撒鷹比喻採取行動﹔

沒有見到好處、利益,就不採取行動。

這句俗語比喻不到時機,或對沒有把握的事,決不貿然行動。

比如︰「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等別人用了廣告上說的那種減肥藥變瘦了,我再買也不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鳳凰無寶不落

比喻不要在貧賤之地駐足。也比喻沒有好處的地方,貪婪的人不會停留。出處:《金瓶梅》七回:婆子道:我這侄兒,平日有仁義,老 身捨不得他好溫克性兒,不然,老身也不管他。那張四在傍,把婆子瞅了一眼,說道:你好失心兒!鳳凰無寶處不落。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