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
恒聲集
恒聲集

「死守」不如另尋出路

2018/10/26 04:14:11 網誌分類: 經濟
26 Oct
          中美貿易戰已經開打三個月,並有愈燒愈烈之勢。內地和美國一向是香港最主要的兩大市場,據統計,內地出口往美國的貨品,有三成是經香港轉運,而美國輸往內地的貨品,亦有五成經香港轉口。因此中美對碰,香港沒可能不受殃及。事實上,不少在內地設廠的港商已叫苦連天,一來定單減少,二來所有材料來價飛漲,以致經營困難。

          此外,有一點不得不防的是,美國帶頭走向貿易保護主義,矛頭針對中國,難保沒有其他西方國家稍後會跟隨。在此情況下,香港要渡過難關,必須及早部署,作出長遠打算。雖然工貿署、信保局和貿發局,都有推出一些特別措施,減低港企風險,並大力推廣AEO認證,為香港出入口貿易提供方便。不過,這些措施都屬於臨時和被動式,只能治標,未能治本。

          所以,香港的工商界,特別是中小企,都希望特區政府與其「死守」,不如主動引領香港製造業另尋出路。不久前,筆者曾在一次官方諮詢會議上建議,特區政府不妨考慮主動與東盟、中亞經濟聯盟或非盟等組織的國家協商,研究能否挑選一些合適地方,合作闢建「經濟開發專區」,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專門給予港商港企遷廠落戶。

          這個建議頗受香港廠商支持,好處包括以下數點。第一,長遠可以降低經營成本;第二,產品改變來源地,可避免美國關稅;第三,有利開拓新興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第四,有助港企分散投資,以後面對外圍經濟變化,也可更加靈活應對。

          選擇上述地區國家,主要是它們都是「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都很驚歎,視為學習目標。據所知,這些地區國家對港商也特別歡迎,因為他們知道中國放開改革初期,港商是最早進入內地投資的,為中國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也很希望有港商能到他們的地方投資,把成功經驗帶給當地。

          不過,在海外地方打造一個「香港園」式的經濟開發專區,靠港商「單槍匹馬」闖關,難成氣候,因為涉及很多政策,並非民間可以解決的,必須由政府與政府之間牽頭「搭棚」,才有可能成事。因此,中小企希望特區政府拿出魄力,在幫助港企抱團「走出去」方面做一個「促成者」。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