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63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1/05 18:12:55 網誌分類: 教育
05 Nov

master曾

263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4191)普通話說:茫然不解(máng rán bù jiě)

解說:

茫然不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無所知,不理解。

茫然:無所知的樣子。

出處1 · 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邵肩齊說及前事,婁樸茫然不解。」

出處2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六章:「十句不過懂得三句,其餘都茫然不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嚿雲

 ( 白話「雲」與「暈」諧音,指像被一團烏雲裹住,暈暈乎乎,不清楚事情原委。)

 

(4192)普通話說:渺無影蹤 (miǎo wú yǐng zōng)

解說:

渺無影蹤意思是看不到一點蹤跡和影子。

出處茅盾《腐蝕·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影無隻

(一個影兒都沒有。此處表面上說鬼,事實是說人,即沒半個人影。)

 

(4194)普通話說:屬人耳目(shǔ rén ěr mù)

解說:

屬人耳目」 是漢語成語—屬:集中在一點。指引人注意。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師有功,國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屬耳目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博出位

 ( 白話指為吸引人注意,故意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舉動或說些出格的話。)

 

(4194)普通話說: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

解說:

精疲力竭意思是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出處1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出處2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攰到死 

(白話讀潰[粵語]gui6,指很累,累得快支撐不住。)

 

(4195)普通話說:時不可失(shí bù kě shī)

解說:

時不可失,是漢語詞彙。

時:時機,機會;失:錯過。抓住時機,不可錯過。

出處:《國語·晉語二》:「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走雞

 ( 白話指不會看走眼,含「肯定是他,錯不了之意。」又白話「咪走雞」,則為「不要錯過機會」。)

 

4196)普通話說:肆意妄為zì yì wàng wéi

解說:

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出處1《清史稿·列傳二·諸王一》:「乾隆十三年,詔責神保住瓷意妄為,致兩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奪爵。」

出處2毛澤東《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數頑固分子,不顧民族國家利益,肆意妄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霸兜雞

 ( 白話「兜」即餵雞的雞槽或雞食盆。霸兜雞指霸佔飼料盆的雞。

比喻潑辣霸道之婦人。)

 

(4197)普通話說:物以類聚(wù yǐ lèi jù)

解說:

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

出處1《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出處2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遊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黐埋一笪

 (白話指黏糊在一起,又形容他們聚成一夥。近似「物以類聚」。)

 

4198)普通話說:牢騷滿腹(láo sāo mǎn fù)

解說:

牢騷滿腹是一個漢語詞語

牢騷:抑鬱不平之感。

一肚子的不滿情緒。形容心情極為抑鬱,很不得意。

出處錢鍾書《圍城》:「自己這一年來,牢騷滿腹,一觸即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勞嘈

 ( 白話嘈[粵語]cou4,雜聲、吵罵;勞,受氣。指受到不停的埋怨,心裡窩著一肚子氣。)

 

4199)普通話說:怨氣滿腹(yuàn qì mǎn fù)

解說:

胸中充滿了怨恨的情緒。形容怨憤之氣極大。

出處《後漢書·祭祀誌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最衰你 

( 白話最衰:即最糟,直譯為你最糟糕。意思是「都怨你」。)

 

4200)普通話說:自艾自怨(zì yì zì yuàn

解說:

自艾自怨本義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僅指悔恨。

出處1《孟子·萬章下》:「太甲悔過,自艾自怨」。

出處2魯迅《集外集·“音樂》:「但倘有不知道自艾自怨的人,想將這位先生送進瘋人院去,我可要拼命反對,盡力呼冤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發孟憎

 ( 白話指不順心時自己跟自己發脾氣。這種情緒雖然不是衝著別人,但也會對人有影響,引起誤會。)

 

4201)普通話說:懵懵懂懂(měng měng dǒng dǒng)

解說:

 懵懵懂懂是漢語詞彙,指糊塗,不明事理,形容什麼也不知道,近義詞似懂非懂不懂裝懂一知半解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著缽盂,拑著釘子,與沙僧徑直回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浪米

 ( 廣東話「浪」:指浪費,指白食了那麼多年的大米飯,帶懵懂之意。又寫作「食枉米」。)

 

4202)普通話說:戳脊樑骨(chuō jǐ liáng gǔ)

解說:

 「戳」,在廣東話用得不多,且多用於書面語,如「戳穿」、「戳記」、「郵戳」。(戳:粵音:

【「」在普通話中的用法】:

1用力使長條形物體的頂端向前觸動或穿過另一物體。與此相應,廣東話說「督」,如「這種紙一戳就破」,對應廣東話為「呢類紙一督就穿」。

若用於比喻用法,如「戳穿他的鬼把戲」,廣東話常說「拆穿」;另慣用語有「戳脊樑骨」,「脊樑」就是「脊背」。

直譯是用長條形物體向前衝撞人家的脊背,其轉義則是比喻在背後議論或者指責別人;

2長條形物體因猛戳另一物體而本身受傷或損害:

如普通話「打排球戳了手」、「鋼筆掉地上,尖兒戳了手」,

廣東話常說「屈儭手」、「屈孿咗」;

3豎立(長條形物體):例如「把旗杆戳起來」,

廣東話為「恫起支旗杆」。

還有,比喻的用法:「人家都幹活兒去了,你怎麼還戳在這兒」,廣東話為「人哋都去開工嘞,你做咩仲恫喺度」;

4「戳兒」、「戳子」是圓章的口語說法,「手戳兒」指刻有某人姓名的圖章,即廣東話「私章」,另外「蓋戳兒」、「蓋戳子」(「蓋」也說「打」)是「蓋章」的口語說法,即廣東話的「級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厾背脊 (厾:粵音:督)例如:(棋子)向前走。厾卒(拱卒)

(背後說人壞話)

 

(4203)普通話說:東誆西騙(dōng kuāng xī piàn)

解說:

東誆西騙:指到處說謊詐騙

出處《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撳鷓鴣(撳:粵音:

 (用雌鷓鴣誘雄鷓鴣上當被擒。形容設下誘餌和圈套將人行騙。)

 

4204)普通話說:扯後腿(chě hòu tuǐ )

解說:

扯後腿比喻利用親密的關係和感情牽制別人正當的行動
出處1梁斌《播火記》十三:「正在這節骨眼上,你想扯後腿?」

出處2艾蕪《百煉成鋼》第一章:「這樣扯後腿的老婆,哪個會要!」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掹衫尾

 

4205)普通話說:當面鑼,對面鼓(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解說:

當面鑼,對面鼓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出處1·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一回:「他聽見俺娘說不拘幾時要對這活,他如何就慌了。要著我,你兩個當面鑼,對面鼓的對不是!」

出處2·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就說媳婦兒也罷,也有這樣當面鑼,對面鼓的說親的嗎?」

【成語典故】

壽州城西城門為現代水泥磚石建築,已不復當年風采。

根據資料記載古壽州城西原為壽西湖,一望無際的水面上,沙鷗翔集,歸帆片片,西門亦為甕城,內門西向,外門北向,內門兩側牆壁上鑲有兩塊青石刻,分別刻著一面鼓和一面鑼

這就是壽陽內八景之一的「當面鼓對面鑼」,就是這兩塊看上去不起眼的石板,銘記著一位管錢人「身居錢庫,一文不沾」的高尚品德。

傳說明萬曆年間,壽州因多次水災,西門城牆、泊岸毀壞,於是縣令籌集錢糧,募集人工,重修西城門和泊岸。

募集來的錢糧、物資交給一位德高望重的閻姓的老人收管,他雖然官卑職小,但做事卻非常認真,人們尊稱他為閻公。

凡工程中的每項開支,他都及時向禀報,縣官嫌繁瑣,便說:「以後開支不必樁樁跟我講,你開銷就是了。」

閻公卻較真兒說:「錢糧大事馬虎不得,為人做事就該當面鼓對面鑼,免得事後被人說長論短。」

縣官知道閻公的脾氣,奈何他不得。

修建是大事,當時就有幾個豪紳想包攬工程,從中漁利。無奈縣官體恤民力,始終堅持親歷親為,工程進度快,質量好,花錢少。

眼看城牆工程即將竣工,豪紳見賺錢無望,在州官面前告了縣官一狀,說他剋扣民夫錢糧,貪公肥私。

州官迅速派人核查,公堂之上提審閻公,閻公便把施工過程的全部賬目搬了出來,每筆開銷的來龍去脈交待得清清楚楚,錢糧件件有據,絲毫不差。

州官大為高興說:「閻公你身居錢糧要地,卻不貪一文錢,帳目清楚,真是良才。」

你不僅幹好了本職工作,也記錄了縣官的業績。

州官懲罰了誣告者,同時表彰了縣官和閻公。縣官對剛直不阿、辦事認真的閻公十分敬佩,便令工匠在新修的甕城城牆壁上雕刻了一鼓一鑼作紀念。

後來,當面鼓對面鑼便成了壽春「內八景」之一。

我們站在這兩面石刻面前,仍然對他們的高風亮節欽佩不已,壽縣成為著名的風景區後,四海的遊客也一定會把這一故事傳之四海,希望多一些辦實事的公僕,多一些「當面鼓對面鑼」的精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易話為 (凡事好商量)

 

4206)普通話說:見風駛舵(jiàn fēng shǐ duò)

解說:

見風使舵是一個成語,比喻態度,做法等跟著情勢轉變而轉變。

(含貶義)。

出處1朱自清《論且顧眼前》:「他們也就見風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出處2文長宗《張勛醜員》:「曾經極力支持張勛復辟的各省督軍,這時也見風使舵紛紛改變腔調。」

出處3出自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意思是根據風向來操縱船舵,比喻看風向轉發動舵柄。

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方向或態度。也可以說是人處事圓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牆頭草

1指圓滑,兩邊擺,誰也不得罪2利用關係,左右逢源。

 

4207)普通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解說: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於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孔明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後人有詩歎曰:「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闡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是一句既通俗,又帶有很強哲理性的成語,它出自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三回,諸葛亮絞盡腦汁、精心設計把司馬懿父子誘入上方谷內,並且以乾柴火把截斷谷口,火箭地雷齊發。

司馬懿父子與魏兵進退無路,面臨火焚滅頂之災。

恰好此時狂風大作、驟雨傾盆,滿谷大火盡被大雨澆滅。

司馬懿父子趁機殺出重圍,事後諸葛武侯只得仰天長歎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淡淡的一句俗語,道破了世間成功的玄機!凡事皆有天意,一件事的成功並非取決於人付出了多少努力。

人有百算,上天只有一算,但是這一算卻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人謀」是過程,「天成」是結果;

「人謀」前,「天成」在後。

人世間有許多事,即使費盡千辛萬苦,結果總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人謀之後終由天意給出的結果。

由此可見,一個人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所能達到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天時、地利、人和等外在環境的這個「天」,對於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那才是決定一件事情成敗與否的關鍵。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摩囉叉拜神—睇天

(意思是看天公的臉色做事,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208)普通話說: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

解說:

只為自己打算;只顧自己利益。

出處1·程頤《二程語錄》:「釋氏之學然要卒歸乎自私自利之規模。」

出處2晉書 · 潘尼傳》:「憂患之接,必生於自私,而興於有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形容某些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

 

4209)普通話說:不知好歹(bù zhī hǎo dǎi)

解說:

不知好歹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不知道是非;不領別人好意。

比喻做事情也不掂量一下自己,去惹那些自己惹不起的人。

出處1·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七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徯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出處2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丈人 鄭老爹 見女壻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著實教訓了一頓。」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買棺材唔知埞

(形容那些不知死活,不知好歹的人。 
「埞」,是指地方、位置。「唔知」,就是不知道的意思。連買棺材的地方也不懂,去哪裡買棺材也不清楚,即是對死亡根本沒有一點觀念,亦即不知死活,不知好歹。 

 

4210)普通話說: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解說:

愚:傻,笨,及:趕得上。原指人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裝糊塗(愚蠢)逃避責任,後指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愚蠢無比。

出處魯迅《朝花夕拾》:「我們醉後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死蠢 
」,不須多解也知道其意思,因為大家都不是蠢鈍的人。 
在廣州,很多用以責罵人的語句都會有「死」一字於首,目的是為了加強語氣。 
例如: 
「死八婆」、「死八公」(即三八或討人厭的女人、男人) 「死仔包」、「死女包」(即討厭的男孩子、女孩子,通常是父母用來責備子女的) 「死人頭」(沒有分男女和輩份的罵人用語) 「死蠢」就是用以責罵十分、非常、過份地蠢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