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66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11/16 22:35:01 網誌分類: 教育
16 Nov

master曾

266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4251)普通話說:一巴掌(bā zhǎng])

解說:

張開手掌迅速厲害的一擊。

出處曹禺《日出》第一幕:「我聽說這孩子打了金八爺一巴掌,金八爺火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兜巴星

 

(4252)普通話說: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解說:

遏:止。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遏:粵音: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裡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吵大鑊

 

(4253)普通話說:一瞑不視(yī míng bù shì)

解說:

一瞑不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死亡。

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閉上眼睛不再看了。指人死亡

出處《戰國策 ·楚策一》:「有斷頭絕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鮑彪注:瞑,不視也,謂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釘咗 / 香咗

 

(4254)普通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解說:

多行不義必自斃: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一句漢語成語,釋義為不義的事情幹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

不義:違反正義的事。斃:撲倒,倒下去。

出處《左傳 · 隱西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林尾香

(意思是指該人或事件到最後沒有好結果)

 

(4255)普通話說: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說:

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隔膜之間為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

形容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

出處1春秋 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出處2元 無名氏《小張屠》第一折:「母親病入膏肓,你孩兒仰天悲愴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入廠(當指人時,送進了醫院)

 

(4256)普通話說:攀鱗附翼(pān lín fù yì)

解說:

攀鱗附翼是一個成語,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攀:攀援;附:依附。

出處1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欣戴大弟,攀鱗附翼。惟冀早膺圖籙,以寧兆庶。」

出處2《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革命今勢論》「有羅織文人之命,不聞有國會之設,雖攀鱗附翼者,猶且獲罪,遑問逆己之人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SASA (通常指不可靠的人)

 

(4257)普通話說:呼庚呼癸(hū gēng hū guǐ )

解說:  

呼庚呼癸是漢語成語,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後指向人借錢。

出處1《左傳 ·哀公十三年》:「梁則無矣,粗糧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出處2明· 張岱《雜著·失題》:「況時逢豐穰,呼庚呼癸,一歲自兆重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跑山(四處向別人借錢)

 

(4258)普通話說:嘎七馬八(gā qī mǎ bā)

解說:

嘎七馬八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毫無條理,亂七八糟。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他就嘎七馬八的買回一大堆食物,給他們倆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七國咁亂
說明:以下對話示範了粵語中表達「亂」的意思的一種生動說法。
A:我想去你間新屋參觀下。
B:而家重裝修緊,入面七國咁亂,你都係遲啲先嚟啦。

解釋:俗語「七國」是指戰國時的七個國家亂勢,「七國咁亂」就是亂得一塌糊塗。

粵語詞彙豐富,意義相近的還有「立立亂」、 「亂曬坑」、「亂曬龍」等詞,可以交替使用。

 

(4259)普通話說:薄唇輕言(báo chún qīng yán)

解說:

薄唇輕言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多嘴,說話隨便。

出處春秋 ·無名氏《靈樞·逆順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熠熟狗頭

(形容人張開嘴笑,像煮熟的狗頭一樣)

 

(4260)普通話說:火冒三丈(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說:

火冒三丈是漢語詞語,指火勢大,也形容憤怒到極點,怒氣特別大。

冒:往上升。

出處1自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章太炎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一旦複刑,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出處2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眼崛崛(瞪大眼睛,表示不滿或生氣)

 

(4261)普通話說:躍躍欲試(yuè yuè yù shì)

解說:

躍躍欲試是一個成語,形容心裡急切地想試試。

躍躍:急於要行動的樣子;欲:要。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心喐喐(指動了心想做某事,但還沒有行動)

 

(4262)普通話說:驚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

解說:

驚慌失措是漢語成語,由於驚慌,一下子不知怎麼辦才好。
出處《北齊書·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失魂魚(形容人驚慌失措如受驚的魚)

 

(4263)普通話說:裝模作樣(zhuāng mú zuò yàng)

解說:

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

樣:模樣、姿態。

出處宋·史浩《荊釵記傳奇》:「裝模作樣,惱吾氣滿胸膛。」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諸葛亮用計三氣周瑜。周瑜病倒,不久就一命嗚呼。

諸葛亮代表劉備前去弔唁,在周瑜靈前淚如雨下,悲痛欲絕,別人一點也看不出他是裝模作樣的,認為諸葛亮心胸豁達,不計前嫌。

魯肅也認為周瑜心胸狹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乍乍帝(裝模作樣)

 

(4264)普通話說:蚍蜉撼樹(pí fú hàn shù)

解說:

蚍蜉:一種大螞蟻;撼:搖動。螞蟻搖動樹木;

比喻不自量力;企圖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動搖破壞強大的事物。

出處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咁大個頭唔好帶咁大頂帽
情景:責怪別人不自量力。
月薪得三千文就學人供車供樓,冇咁大個頭就唔好帶咁大頂帽。
解釋:若戴上一頂比自己的頭大得多的帽子,就會不合襯,而且戴得很辛苦,這句俗語是一個生動的比喻。

另外,「學人……」在粵語中很常用,也是指責別人做了本不合適做的事,例如「學人食煙。」

 

(4265)普通話說:狗日的(gǒu rì de)

解說:

古今中外罵人都少不了與性相關。「狗日的」的意思是指這個人的母親被狗強姦後生出這個人,儘管沒有科學依據,不可能,但是罵人的人覺得這樣很損對方,很出氣,就喜歡用「狗日的」罵人。所以,粗口罵人的人,不但無理,而且無知。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挑那星(略為不那麼粗俗的罵人話。

粵語粗口又稱廣東話粗口,在粵語中,粗口具有相當的獨特性,廣泛流行於使用粵語的社區,包括香港澳門及海外唐人街華人社區等,詞句中有些被加上關於性器官或者性侵犯俚語

粗口除了含有性俚語外,有些則是咒罵內容。

根據使用時的環境及心態,可以分類為具冒犯性、不禮貌的咒罵、情緒發洩及習慣無意助語等等。

廣東人傾向使用涉及女性生殖器官的粗口,香港人則傾向使用涉及男性生殖器官的粗口。

 

(4266)普通話說: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

解說:

忠言逆耳,逆耳:不順耳,不中聽。忠實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

出處自西漢·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在現實中,忠言逆耳並不一定利於行,因為逆耳的忠言往往會使人產生抵觸情緒,較難達到改正缺點錯誤的目的。

如果能把相同的勸告,以順耳的忠言表達,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話唔好聽
解釋:好話總是不好聽的;一般用於準備講出某些逆耳忠言或雖犯忌諱而又道出實情的話的吋候。

好話唔好聽,佢老竇死咗佢唔知點算好。(說句不好聽的話,他父親死了不知他怎麼辦。)

 

(4267)普通話說:裝蒜(zhuāng suàn)

解說:

裝蒜,是一詞語,即指某人裝糊塗;裝腔作勢。

出處1曹禺雷雨》第一幕:「哼,她要是跟我裝蒜,現在老爺在家,咱們就是個麻煩。」

出處2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六:「這時候,老孫頭來了,看了這情形,罵道:你裝蒜!還不起來?」

一般日常口語中,通常把一個人刻意掩飾真實的內心叫做「裝蒜」,裝蒜就好像人的聯想活動,首先是一種本能,一部分人或人的一部分則把裝蒜當作一門技術活。

【裝蒜的由來】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一年春天到南方某地巡查,看到地裡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齊整整,便順口稱讚了一番;

翌年冬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青蒜尚未長出。為了討好皇帝,當地官吏差人把許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後果然讚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

打這以後,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扮嘢
情景:戳穿別人的假面目。
1唔使扮嘢喇,我唔會再信你。

2我最憎人扮嘢。

解釋:廣東話「嘢」是東西,但所謂「扮嘢」,並不是扮東西,而是裝作處於某一種狀態,如扮窮、扮斯文、扮好學等;當然,有時「扮嘢」也指扮人,以前某電視綜藝節目就有一個「扮嘢環節」,專門模仿明星和其他名人。

 

(4268)普通話說:便宜無好貨(pián yí wú hǎo huò)

解說:

便宜無好貨是個俗語是漢語詞彙。

意思是價格低廉就沒有質量好的東西。

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便宜無好貨,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

說這句話得有語言環境,雖然結果只有「對」或「不對」,但有很多種解釋;
1「好貨」,即對人的積極意義,講的是使用價值大。

如果「便宜」指的是價值低(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衡量),那麼這句話就變成「」價值低的東西,沒多大使用價值,這句話顯然不成立,因為價值使用價值是在商品中的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價值的大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而使用價值指的是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一方的高低不能決定另一方的高低。
2「好貨」仍指使用價值大的東西。如果「便宜」指價格低,那麼這句話就變成了「價格低的東西使用價值不大」;

例如竹筷,其價格確實不高,但使用價值很高,且是人們生活必需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便宜無好貨」是錯誤的。
3「好貨」仍指使用價值大的東西。「便宜」仍指價格低,如果是指同一種商品,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0小時,甲因為勞動生產率高,因此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少,生產一件只要8小時,那麼甲可以低於10的價格出售仍有利可圖,從而比別的商家賣的便宜。那麼這裡「便宜無好貨」也同樣不成立。

其實還有更多的推理方法,因為在常態下,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價值、供求等,但得出的結果都是「便宜無好貨」是站不住腳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解釋:【喻】哪有那麼大的蛤蟆滿街跳(邊:哪;咁:這麼;蛤乸:蛤蟆)。意思是說沒有那麼便宜的事。進口貨大平賣?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啊!(進口貨大降價?哪有這樣的好亊!)

 

(4269)普通話說:螓首蛾眉(qín shǒu é méi)

解說: ,

螓首蛾眉是一個漢語成語;

螓:蟬的一種。

螓首:額廣而方;蛾眉:眉細而長。

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自《詩經·衛風·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觀音菩薩,年年十八

(觀音永遠不會老。這是用來笑話那些總是說自己很年輕的女人。)

 

(4270)普通話說:兵無常勢(bīng wú cháng shì)

解說:

兵無常勢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孫子兵法》。

常:不變;勢:形勢。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

用以說明辦事要因時、因地制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孫武把自己的用兵方法寫成一部書《孫子兵法》,他的名言為「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揦埋都係風濕

舊時有的醫生醫術不高,病人說身體疼,他統統都說是風濕(揦埋:不管甚麼)。比喻對具體問題不作具體分析,甚麼都看作是相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