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劍崙
詹劍崙
詹劍崙

孖展新規邏輯不通

2019/09/30 04:13:18 網誌分類: 經濟
30 Sep
          證監會於去年八月推出有關建議《證券保證金融資活動指引》諮詢文件,並於半年前作出總結,將於十月四日生效。諮詢期間共接獲三十三份業界意見,其中只有十四份是公開名字,其餘有十九份回應者是選擇不公開身份,公開身份的大部份是反對建議,隱藏身份的大部份則是贊成證監會建議,這樣的比例,令人不禁懷疑贊成者是「做媒」,手法黑箱作業,作為一個理應光明正大的監管機構,實在不應選擇性公開資料,例如以往可以隨意公開協助調查證券商名單,但涉及這些諮詢意見書竟然可以將回應者身份隱藏,手法有欠公允。

          諮詢文件的大前提,是使用大量所謂宏觀分析的二○○六年及二○一七年數據作比較,目的當然是為了證明經紀行證券融資業務,在二○一七年比二○○六年風險大很多,例如當中提及二○○六年有百分之七十三主要抵押品是非指數股,於二○一七年則有百分之八十九是非指數股。

          表面上這些數據似乎言之有理,但仔細一想,二○一七年上市公司數目較二○○六年大增約一倍,指數成份股比例在整體上市公司數目中的比例,也自然相對減少約一半,這亦能解釋為甚麼非指數成份股抵押品比例會上升。同樣以誤導手法的宏觀分析,是非速動抵押品數目增加一倍,其實亦反映上市公司數目增加一倍。

          最後在新指引實施後,壓力測試就似乎有點架床疊屋以及邏輯不通,壓力測試與其餘新指引,只能任擇其一而不應兩者並行。

        金融發展策略研究所所長

        詹劍崙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