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信貸增長的風險

2019/10/30 04:13:48 網誌分類: 經濟
30 Oct
         隨著宏觀經濟數據的放緩,內地政府持續鼓勵內地消費以抵銷疲軟的出口及投資。除了增長的民眾收入和財富,從P2P、網貸到信用卡,以及新融資方式的湧現,也成為推動內地消費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同時,也帶來其他可能潛在的風險。美國是提供消費者輕鬆、無抵押分期付款的信貸領域的先驅。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威士卡(VISA)在1950年代末期即開始發行信用卡,隨後萬事達卡(Mastercard)也在1966年發展。在過去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美國的金融機構看到了信貸主導的繁榮興盛,也經歷信貸市場的泡沫蕭條,相關銀行成員也變得更加注重風險管理。

          在2009年監管變革之後,互聯網經濟興起,支付方式出現顛覆性的變化,中國的消費信貸規模開始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上半年,一些評比機構估計,中國的信用卡應收帳款未償餘額已達到人民幣7萬億。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平台的信貸服務於各種不同的消費者板塊,各自皆在促進消費升級。和房貸不同的地方,房貸是以財產作為抵押品,而許多消費貸款通常無抵押,並集中在信用卡信貸、車貸和其他在家電、旅遊、醫療和教育方面所做的消費貸款。

          然而,由於徵信體系未盡完善,以及電子商務競爭加劇,近年來,有報告指出消費金融遭違規挪至房市、股市及投機抄買等投資渠道。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最近也對「信用卡危機」以及過度消費信貸的問題表示關注。監管機構亦加強對銀行授信審核及信用額管理的監控。

          隨著投資者繼續被高增長和靠貸款帶動業務擴張的股票所吸引,除了要小心不要在購買增長股上支付太高倍數外,更應仔細研究這些促進增長的融資情況,以及這類融資情況是否可支持持續增長。

        博譽顧問集團資深顧問

        周亨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