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劍崙
詹劍崙
詹劍崙

港股實名制

2020/11/09 04:13:43 網誌分類: 經濟
09 Nov
          近日有媒體傳出,證監會計劃於年底前就證券市場實施投資者識別制度,即「實名制」諮詢公眾,引起外界對投資者私隱顧慮。

          除了內地滬深交易所早已實行外,世界各地正推行投資者識別制度。金融穩定委員會於二○一一年已提出構建法人機構識別編碼(LEI)體系。澳洲證券及投資監察委員會(ASIC)自二○一四年三月,亦要求市場參與者須在買賣盤、交易和交易報告中提供投資者識別資料;歐盟亦為參與金融交易的企業設識別碼,個人識別碼則為國家公民識別碼;美國則推行「綜合審計追蹤」(CAT)追蹤買賣盤,每一經紀商須為客戶編配獨有識別碼,二○二二年所有行業成員均要參與。

          目前香港監管機構要調查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規行為,也可向證券商索取客戶交易紀錄。推行實名制是為了實時識別投資者身份,加快調查進度及市場透明度,現時滬、深港通均早已全面實施。

          坊間不少金融服務也是實名制,例如信用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方式;日常消費如成為食肆、百貨公司會員後購物,於網上平台購買機票、旅遊景點或音樂會門票等,也往往是「實名制」,被商家追蹤到身份及交易項目,甚至分析顧客喜好作推廣。以上這些才是真正的實名制,證券戶口也從來都是實名制。

          「實名制」實質上是「投資者識別碼」,相信識別碼的識別權力不會開放予公眾,這個制度也沒有增加監管機構權力,反而長遠可為證券行減低應付監管機構的合規成本。

        金融發展策略研究所所長

        詹劍崙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