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林
袁少林
袁少林

視像診症暫難成主流?

2021/04/09 04:43:38 網誌分類: 生活
09 Apr
          去年本地醫務條例通過遙距治療,讓醫生以電話、電郵或社交媒體等遙控診症。患者毋須往診所或醫院,也可接受醫生專業服務,惟新症並不適用。遙距治療並非新鮮事,多所醫院年前已推出二十四小時靜脈溶栓治療服務,一旦腦神經科醫生不在場,亦可透過遙距治療來判斷是否讓缺血性中風患者使用溶血劑治療。

          來到今年,消息指將軍澳醫院耳鼻喉科及伊利沙伯醫院腦外科將正式推行面對大眾的遙距治療,以手機應用程式讓患者在家中看病。有保險公司亦推出相關服務,用戶用視像方式見醫生,診斷常見疾病如感冒、流感或鼻竇炎等,並有藥物配送服務。醫生信、轉介信或收據等亦電子化。

          疫情下,遙距治療讓擔心感染者,可安坐家中接受醫療建議,也毋須親身覆診亦可獲藥物。而公私營診所經常有人滿為患,因此繁忙都市人或認為遙距治療是德政。但在操作層面,遙距治療真的能普及嗎?

          對穩定長期病患者來說,遙距治療是適合的,因他們覆診只為取藥。以高血壓為例,患者自行每天量血壓,以視像或語音告知醫生血壓數字。但並非每個疾病亦可適合,如糖尿病或高膽固醇、服用薄血藥患者,必須接受驗血檢查,了解血液指數,再決定需否調校藥物。皮膚科或骨科疾病,也需要醫生觸診。即使是普通如感冒,也無法探熱或利用聽筒檢查。亦有部份疾病要跟進專職醫療,由醫生親身評估患者應否接受物理、職業等治療。

          此外,遙距治療有不少問題須釐清,如年長患者是否可用醫療券?大多數保險是否承認?另外,大眾是否有很大誘因使用遙距治療,而不親身去求診?遙距治療尚在起步階段,如要普及,惠及大眾,似乎仍要顧及多個因素。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

        袁少林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