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全民「報喜不報憂」

2014/04/07 08:43:09 網誌分類: 經濟
07 Apr
        香港人習慣了言論自由、報憂不報喜的環境,但內地的文化卻相當不同。筆者發現,這種反差不僅體現在兩地傳媒,在內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不自覺地帶有「報喜不報憂」和淡化負面等思維傾向。

        典型的例子是筆者近期參與的一項行業研究。主管項目的是一名北京土生土長的本地合夥人,筆者發現這名合夥人每次見到一些對行業問題和困境的描述,總是喜歡叮囑同事們要「正着說」,即從正面的角度描述:例如「透明度不足」要寫成「透明度有待加強」、「制度不完善」要改成「制度有待完善」、行業存在的「問題」要寫成「挑戰」等。

        除了這名合夥人之外,筆者公司大多數合夥人在做行業研究時,也習慣不單說「挑戰」,更要強調「機遇與挑戰並存」。另外,但凡提到政府當局或監管,也不能批評。

        另一個例子更能說明問題。筆者同期參與的另一個項目,乾脆在前期就配備一名顧問:此人有大型國企和政府機關工作經驗,熟悉官場的辭令和思維,明白當局的底線及禁區。在顧問的指導下,所有項目研究成果描述都「政治正確」,沒有與當局不一致的觀點。

        該項研究的特點,是要就某些領域對內地的十幾個城市評分和排名。為了不開罪任何一個地方政府,最後的研究成果不得不淡化排名,且只注重對排名靠前的城市和相關領域描述,排較後的忽略不提。結論同樣要強調「機遇」,只能婉轉和積極地表述「挑戰」。

        以上思維方式與中國人「中庸」的文化有關,內地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也與香港及海外完全不同。讓人思考的是,當內地社會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都如此的時候,又如何指望這片土壤的傳媒能有例外?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