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打的」App的喜與悲(一)

2014/04/14 08:44:17 網誌分類: 經濟
14 Apr
        過去一年多,電召的士手機應用程式(App)在內地大行其道,一度被認為是改善了的士司機揀客和拒載等問題,為消費者帶來極大方便。但是筆者日前的經歷讓人懷疑,這些Apps是否真的能讓市場更有效率。

        上周為了確保項目進度,筆者連續幾晚通宵工作,收工已近凌晨,早已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只能「打的」回家。記得有一晚放工,眼見公司樓下停了數輛的士,卻沒有一個司機願意接載:他們的車全都已被預訂。

        無奈之下只能走到稍遠的路邊截車。誰料筆者在寒風中站立近半小時,眼看着十多輛空車從眼前呼嘯而過,也沒有一輛停下的。亮着「空車」燈的車輛在快線上極速飛馳,絲毫沒有觀察周圍有人揮手截車;更有甚者,一些車輛明明是無客的狀態,但司機卻關閉了「空車」指示燈,似是故意不想被截停,等筆者看清車廂內無人時,的士早就從身旁掠過。

        筆者當晚是走回家的。原本到家5分鐘的車程,用了半小時截的士,無果;另外半小時在沿着家的方向,邊走邊不時回頭張望的情況下,走到了家門口。

        隨後的一晚幾乎重蹈覆轍,然而就在筆者等得近乎絕望,邊走邊回頭張望的時,終於有車停下。上車後便向身旁的司機抱怨,打的比以前更難。結果司機大哥衝我一笑,坦言要不是他今晚的手機訊號不佳,他也未必理我。

        據他所述,大部份司機自從有了這些Apps,早已依賴其作為接客的主要工具:一來顧客的目的地事先掌握,願意去的才接,不用等上車後才拒載;二來客戶所在地明確,減少了空駛成本。這麼看來路邊的顧客早已不是他們的目標,夜晚有那麼多空車從筆者身邊駛過卻不停,也就不奇怪了。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