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打的」App的喜與悲(二)

2014/04/28 11:15:12 網誌分類: 經濟
28 Apr
        筆者之所以認為「打的App」未必能讓市場更有效率,主要是其改變了的士司機的行為方式,使的士服務性質亦變化,逐漸轉向另一個市場,忽略了原本真正需要服務的群體。

        的士方便之處,在於「揮手即停、目的地隨客」的服務模式。過去一般情況下,此類服務多數是即興、不需要預訂,乘客與的士司機的互動,也僅從上車前的揮手開始,下車關上車門的那一刻完結。乘客如須事先預訂,例如遠途或其他緊急情況可聯絡電召中心,但此服務並不算常態。針對有特別需要的顧客,近年來市場上也不斷出現專屬的汽車租賃公司,能夠更好地滿足此類需求。

        然而,「打的App」的出現,使的士與專門汽車租賃的界線變得模糊。顧客可於出門前在手機落單,的士司機則在客戶端的另一頭決定接哪些定單。在此情況下,的士司機的接單行為完全依賴於「打的App」系統,使沒有使用相關App的顧客被排除在外,的士的性質轉為類似專門汽車租賃公司的營運模式。這也是此前筆者在寒風中矗立許久,有空車但截不到的原因。

        於是下一個問題,便是的士司機的行為為何會如此轉變?筆者早前在北京,刻意一坐上的士就與司機攀談,對此現象可概括為:為了避免潛在的拒載爭議、節省空駛成本、篩選客戶(的目的地)等。有意思的是,沒有一名筆者遇到的司機表示,使用此類App後,收入比以前增加。

        由此可見,「打的App」目前而言並不能幫司機增加收入,最多只是讓工作更輕鬆。從顧客的角度,對於使用相關App的人的確更方便了,但對於更多習慣於傳統「打的」方式,以及未能緊隨科技步伐的人來說,情況卻變得更糟。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