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迷思

2014/06/04 15:26:39 網誌分類: 文化
04 Jun

    讀者素來知道我文字另類、非主流,大家仍然光臨敝誌,不勝感激。今回我要觸碰一個敏感詞語--蝗蟲。

為蟲平反

    寫作之日,剛好是六四,很多人喊着為六四平反,我更想先為蝗蟲平反,指出蝗蟲是上帝的創造,當上帝對法老施行蝗災,蝗蟲是上帝的代行者。設計上,蝗蟲一如其他昆蟲,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繁殖能力可以彌補蟲類易於死亡的缺點。事實上,對於不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所有生物而言,繁殖能力是它們唯一可以自誇之能力。

   人類把昆蟲視為生態上的天敵,並非一個全球現象。如果大家記得電影《朱古力工廠》的橋段,當記得隆巴族小矮人以蟲宴客,對於隆巴族,蟲不是敵人,是食物。對於中國人來說,蟲不但可食,更可入藥,早年我出疹,即長期吃蛇皮及蟬脫藥徹底治癒,非西醫的治標類固醇可比。東至日本,大家都認識的漫畫大師更以蟲自居,自稱手塚治虫。這些都顯示,蟲並非必然作為人類的對立面而存在於世界。「蟲是可怕的」這種思想,是我們從文化中「學會」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洗腦」。

    事實上,生物學告訴我們,蟲吃腐死之物,其實是協助地上逝去之生命還原於泥土。所以,人在廚房見到昆蟲,是人類處理死腐之物速度太慢,蟲才出現協助人類。

    如此看來,蟲是好的。正如上帝六日創世,完結時視一切創造物為好的。對於上帝,好東西包括了蟲。

    又如此看來,香港本地派稱內地同胞為蝗蟲,認為可以貶低他們,是大錯特錯也。

生育文明規律

    香港人身處文明之世,卻不懂文明為何物。我老闆考我:「中國為何是四大文明古國?」我答得遲,老闆旋即開估,指出:「其他文明生十個死九個,中國人有坐月、中醫等文明傳統,生十個活六個。」這是古文明國與非文明國之間的差距。換言之,今天中國為何擁有13億人口?這是因為中國具有很強的文明傳統,而並非不文明。覺得一國有13億人口是不文明的表現,實在是對文明的不文明了解造成。試想想,古時候人口就是一國之力,但要維持人口在較高水平,需要解決大量的集體生存問題,包括水、糧、交通、醫療、軍事、治安、教育、語言、法律、居住地、統治體制等等,到了現代更須解決傳媒、外交、能源、娛樂、工業生產等許多現代新範疇問題。無論那個時代,以上各項生存問題任一無法好好解決,就很難支持大數量人口的集體生存。

    換言之,中國人的文明能夠支援13億人的生存,是榮譽,而不是毀譽。問題是,中華民族轉入現代化文明起步較遲,放棄積淀下來的文明體制也較猶疑。因為過往的文明都是自己辛苦所建立,現代化文明卻要求一個民族適量減少過時之文明,由於古文明內容太豐富,一時間要裁減冗贅文明不是易事。試想你儲書儲了快十年,突然要搬到一所較小的房子,你要多少時間才能決定丟掉哪些書,又留下哪些?你所要的時間,一定比隔壁書少的鄰居要長,對吧?

    另外,就生育量和嬰兒存活率來說,中華文明相當先進,這就造成教育上的更大難題。中國教育13億人口與德國教育0.8億人口或美國3億人口的難度相比,是多少倍?

    現代化起步晚,人口比鄰邦多數倍之十多倍,教育普及化必難全面,這就造成中國有較多未能追及現代化的人口。香港本土派人士只因一部分未及現代化的人口就全面否定內地人,實在不公平。

    聖經約拿書講述古巴比倫極文明的大城尼尼微的故事。耶和華猜先知約拿到尼尼微宣講悔改信息,約拿不肯。耶和華說服約拿說:「一棵小樹死去,你尚且惋惜,何況尼尼微城裏分不出左手右手的人口達到12萬呢?」文明古城尼尼微尚且有12萬文盲人口,這是生育及存活文明造成的結果,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文明缺乏普及教育而鄙視之。相反,一個民族能養活大量人口,其實是一個文明上的奇蹟。

    為此,「蝗蟲」在本質上來說,不能成為貶辭,是褒揚。它成為貶詞,實在是使用者不了解生物生存規律所致。

為甚麼中國人這麼吵?

    講開中國人人口多,也得講一下一些關於中國人的笑話。一位菲律賓小姐今日在一個國際會議閒餘聊天時跟我說:「我聽過有人說,中國人如果一齊跳一下,可以造成地震。」沒法子,因為其他國家的構成不以人口為本,人口相對地少,中國人人口之多,對他們來說必定非常觸目和奇妙。

    事實上,不但中國人人口多令外國人感到詫異,有中國人之處必有相當聲浪,也令人側目。中國人被謔為「蝗蟲」,也許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存在,因為蝗蟲的聲音也是很宏壯的。

    首先,必須指出,在中國文化裏,多數社會空間都容許個體間的交談,最典型例子就是中式晚宴。圓形的十二人桌子就是為了賓客自由交談而設。如果不鼓勵交談,桌子大可設成方形,全部面向主家。那麼私語的人就會減少。但是,中國文化偏偏就是鼓勵交談,大人數同時交談的結果,就是吵鬧。我想大家都試過,在中式飯宴中的圓桌子上,如果沒有人交談,那是多麼的尷尬,令你多麼不自在。你會想:「有人在生誰的氣嗎?為甚麼沒有人說話?」換言之,交談和發出聲音才是正道,不說話有違中國人文化道德。

    為甚麼中國人必須吵鬧地交談呢?

    我曾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認為這可以從人類學家Edward T. Hall的High Context Culture概念推演出答案。首先,Hall及其跟隨者的研究指出中國人屬於High Context Culture,意思是屬於這種文化的人非常倚賴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共同背景知識)進行溝通,他們溝通時,會用很多隱晦的說法,但基於大家有共通知識,一般都能正確猜中或會意對方的意圖。反之,屬於Low Context Culture的文化,例如美國,傾向把事情說得較清楚具體,因為樣樣都習慣清楚交待,個體間不需要有太多共通知識,也能順利溝通。

    為何中國人屬於High Context Culture,這是另一議題。我想解釋的,為何High Context Culture的人需要大量交談?大家想想也就知道,中國人雖然倚賴共同知識進行溝通,但中國有13億人口,要在這麼大的人口數目之中製造共同知識,是何等艱鉅的工作?

    為了做到必要溝通時,大家有足夠的共同知識,中國人必須進行大量的事前溝通。我認為,這就是為何中國人無時無刻都保持着交談狀態,讓人感到很吵的主要原因。我見過一位國內軍官有求於一位教授,只為了一個請求,在提出請求之前,二人就為了國家大局及文藝學術的議題先談了一個多小時。這一個多小時的交談是白費的嗎?不是。這一個多小時的交談,是為了製造共同知識而必須花掉的。如果共同知識建立一次就用完了,那中國人花的時間肯定是冤枉白費的。但中國人視交談是人際關係的投資,我跟你談了半天了,我們就有共同知識了,以後合作,就更加方便。在此,可以見出中國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長期關係。

    大家可以自行判斷,因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發出嘈音,是失德還是德行?

    啊,我想,有機會我一定要寫一本《彭彭關於中國人的一百零一個為甚麼》的書才是。

 

回應 (2)
我要發表
彭彭
彭彭 2014/06/07 12:52:38 回覆

食蟲的想法聯合國提出過的啊QQ

我去到北京都有好幾味蟲類美食,雖然我自己就不太習慣。

我食過蠍子呢.

立 冬
立 冬 2014/06/06 11:18:11 回覆

上星期看了一套紀錄片講吃昆蟲,泰國人喜歡吃昆蟲,於是成就了一門生意,鄰國柬埔寨便提供大量昆蟲,而當地小孩為了吸收蛋白質,日常便捕捉狼蛛為糧.節目主持人說,人類吃昆蟲可能是一個有效解決糧食不足的方法.+1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