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哲學角度再再思

2014/08/25 14:39:38 網誌分類: 文化
25 Aug

    昨日周日,沒上教會,須要倚賴來自美國的權能時間祟拜轉播。小蕭牧師的屬靈智慧,我早就認同,但始終年少,總覺得有時未必能排除美國人那種過了頭的理性主義。一邊欣賞不同的來賓訪問,例如一位自稱宣揚信心驅動消費主義的牧師,宣揚人人都是消費者,而對上帝的敬愛必然反映在消費選擇之上,例如只對信心兼容的企業消費。我對此的心理反感是想嘔吐,白人總是喜歡讓理念壓倒一切,也就是陽物中心主義,仿佛少了個理念,他們就無法生存一樣。我也用理念為他們辯護,例如消費主義確實無可避免,有人用消費來敬拜上帝,只作為一個歷史的實踐,也是無可厚非。也許,不是信心消費讓我反胃,而是甚麼都要靠理念來運行的這種傳統,用理念壓倒人的自由和存在,這才讓人透不過氣。

    前日,為了備課,收集更多理論材料,又讀到一篇關於身份理論的文章。文章把人(美國人)對猶太人及黑人的怨恨為題材來寫身份建構問題上的心理因素。對我來說,最大衝擊是內容指大家把猶大人妖魔化了的事實,把他們想像為在背後操控了世界一切的元兇。我第一反應是心想:「難道不是嗎?」回頭又想:「的確我是有份參加妖魔化,雖然他們可能真的是如此,不能不防,但無可否認,不可能每個猶太人都是如此。」當我在反對中國被妖魔化的同時,我也有把英美人士視為他者來看待。當然,這個他者是全球化擴張的主體,怎麼可能不防?太小看了對手的戰鬥力和主體性,吃虧的必然是自己。

    可是,可是,我不是很喜歡猶太人導演拍攝的奪寶奇兵嗎?有時迪士尼的動畫都有些不錯的題材,像黑魔后、史迪仔就算不錯。最要命的,我周日上不了教會時,還是得收看來自美國的廣播訊號--權能時間。再者,沙宣希伯崙堂的祖師爺,是來自美國的少女何義思宣教士,來華傳教的有戴德生,林肯時代的廢奴運動和辯論傳統,都令我景仰讚揚。

    必須重新再思東西民族性以及他們傳統中的主客關係問題。

    有幾點反思結果:

    1. 正如傳統中國和日本,以宗族及家族作為社會基礎運行單位,必須承認英美人士也有他們的團結方式,他們真的只是個人主義裏的散沙嗎?首先,全景監獄以個人主義之名社會化,加上精英吸納主義,美國造成中剛外軟的穩定秩序。然而,美國也不是全無民間團結的國家。他們的團結基礎,即企業及理念。由於個人主義運作,美國人不可能以血緣或地緣進行大規模團結,然而他們有祟尚理念的傳統,憑借對理念的演說和宣揚,他們進行機動性較強的組織運動,信心驅動消費主義及眾多NGO即為最佳例子。假如理念是美國人團結的基礎,他們為何無法拋棄充滿矛盾的泛理念,而誠實地面對人的根本存在而活,也就得到了解釋。因為他們不使用理念,就甚麼都做不來。正如中國人不講關係,也是甚麼都做不來一樣。這是現實生存對各民族的要求,為了民族整體生存,任何民族都必要選擇一種偏見,並加以發展。

    2. 如果要重建主體間性的世界觀,這是我的追尋方向,單單重新認識中國和日本並不足夠,也要面對英美這兩個全球化大莊家的內在矛盾,重新感受直面他們對理念的執着,是重要的一步。

    3. 事實上,比如美國,他們也有理念無法觸及的領域,因為非理性是人的眾多本質之一,而且美國經過民族思考,雖然不是完全,但總算是已經初步接納了黑人的國民身份,所以黑人文化及其他次文化如Hip Hop、塗鴉、極限運動等非理性文化活動,可說是美國人在理性壓制之下的重要解脫泉源。

    4. 傳統以一神主義及多神主義去理解世界宗教和民族的差別,始終有問題。一般有認為一神主義是陽物中心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來源,認為世界是一神統攝,所以世界有最高原則,在一神主義下只有霸權,沒有對話。多神主義則是承認萬物有靈及主體間性對話。對我來說,問題是基督教被視為世界由一神統攝的一神主義,所以是霸權來源。然而,認真讀聖經,放棄用理念來理解神和耶穌的話,即可發現聖經不是不講理念,公義、憐憫和罪皆是理念,但我們很容易忽略了聖經故事中的非理性、存在論上神與人的直面和互動,比如亞伯拉罕與上帝講數,希望神可以停止消滅所多瑪蛾摩拉,免得其姪死於其中,又如約拿被上帝強行帶去尼尼微宣示神諭,上帝不單止用暴力強行把約拿帶去完成任務,更想盡辦法說服約拿明白祂的用意。耶穌指人是為安息日而設,安息日不是為人而設,而且多次按談話對象的處境,把律法的標準像搬龍門那樣移動。這些明顯都是主體間性活動,是強調理念的一神主義所沒有涵蓋的重要意義。本來,聖經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即使神在創世紀最初的自我代稱,也是複數我們,而不是我。明顯地,把一神主義的陽物中心主義內容強加於基督教,是對聖經的重大扭曲。

    的確,耶和華排斥其他神祇,問題是其他神祇到底是甚麼?舊約時代的他神,都是人理念的產物,如繁殖之神,是祟拜繁殖理念,金牛也許是財富理念。如果這個理解有合理之處,那麼充滿各種各樣理念的英美世界,才是真正的多神主義。反而,日本人雖然認為萬物有靈,但日本人傳統信仰中的萬物,不全是理念的化身,很多都有自己的個性,例如狐仙即是狐仙,不是某種人類理想的化身。此多神實不同於彼之多神。理念化的神不具有存在論上的意義。

    5. 以前,有老師啟導我,指出中外文化差別的泉源在於,孔子選擇了單向宣講禮義廉恥,而非對話,蘇格拉底則是到街市上找人辯論理念。兩個教學傳統,孕育了東西方文化,也造成了差別。我本來好受這個說法。直到今天,這說法對我仍具啟蒙意義,但我不能不指責這個說法過份簡化。倒是陳舜臣分析得好,他指中國人有龍鳳兩種性格,鳯是中國人跟非我族類談不攏時表現的霸權殘暴性格,反而素來代表中國的龍,是中國人尊重非我族類,經常通過協商和說服,令非我族類歸化的結果,每一次有外族歸化,即把對方的圖騰加進自己本來的圖騰,結果產生出鹿角豬鼻蛇身虎爪的動物圖騰,即龍。龍的複合性正是中國民族歷史中的多元族種融合過程。至今,中國雖仍以漢為主,但中國宣稱是有56民族之國,而且這也是事實。由此,很難說中國人不喜對話,而西方人則重視辯論對話。這說不通。

    必要指出,東西文化在辯論這種主體間性活動中有不同的表現,而非西方重辯論而東方不重視。西方人辯論過份倚賴理念,也是一個問題,結果是大家合力把人性出賣了給理念,人的非理性部份被壓抑了。中國人倒是重視辨證,最能表示辨證思想的活動是對奕和中醫診症,對奕和中醫診症,都沒有任何理念前設,主客雙方都在相同立場,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主與客之分,大家都是主體,即病症也是主體,病人是主體,醫師也是主體,三者在進行一個綜合性的對奕,目的說是除病不是最正確,最正確說法是恢復人身體的平衡。在辨證關係之中,每一次活動都有獨特性,不是任何一個單一理念能夠解釋的。

總結

    經過以上反思,一些舊有的觀念受到質疑,包括一神主義。但最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思考英美,像思考中日一樣努力,才可以破除自己的逆向妖魔化。現在,我再見到美國人(和香港人)傻傻的高舉某些理念,我的想法有點不同。我會想:「沒法子,沒有了理念,他們生存不下去了。」有這個理解,我才能「納得」(日語)美國人的傻勁與蠻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