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識奇人:讀謝師公《中國太極拳的學與術》

2015/04/19 18:37:40 網誌分類: 文化
19 Apr

    朋友素來知我耍太極。實在,自兩年前起,我在柴灣社區太極班習藝,已到了一個瓶頸位,無法進步。社區太極班一個月學費只收30大元,純粹街坊福利和聯誼活動,不可能要求師父教自己甚麼好東西。於是,經教會朋友介紹,兩年前起加入柔靜太極拳研藝社,跟師父一對一習拳。柔靜是個更具傳統的太極社,太師公張世賢拳藝習自五十年代來港避難的楊守中,而楊守中則是楊家太極祖師楊露蟬第四代嫡傳。但凡習拳學生,教三輪拳算是教完基本,師父對學生仁至義盡,但如果還想要深入習拳,就要看師父學生是否性情相合,讓學生拜師入門。

    近水流台,我在柔靜的季會買得了師公謝秉中編著的太極理論書,名為《中國太極拳的學與術》,暫時讀了幾章,每行每字都讓我嚇一大跳,因為這不是傳統講授拳論的書,而深入中國太極文化,而且還做到了把太極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比較,從美學角度說明太極之內涵。一個人,如果是傳統太極拳師,他可以用中國古代學術語言寫好一本太極書,但他不可能把太極與西方現代文化相比,因為傳統太極拳師沒有西洋學問修養。如果是一名大學教授,兼有國學及西方學術方法論修養,他可以約略解明太極與西方文化之差別,但也無法再深入,一名大學教授的拳藝還未入骨,太極拳較深入的層次,他無法說明。然而,謝師公以88的高齡,同時深諳太極精髓,讀通中西文化學問,又對美學哲學有所認識,儼然一位睿智的學者,然則師公年輕時是商人,並非以教學研究為業。如此之人,讓我一邊讀着書,一邊嘖蹟稱奇,感慨自己的幸運,幸運在竟然可以在有生之年,認識如此一位奇人。

    我想,我一味稱奇,各位讀者也是難以理解有甚麼出奇,還是讓我在下文分享節錄一些我在《學與術》一書中覺得尤其值得推薦的內容吧!

1. 中西體育文化之別--

    「無論東、西方的體育思想和體育活動中的價值取向、認知方式和審美情趣,都無不漏透其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若要淺談中西文化差異,相信可從中西體育的分歧窺探一二。眾所周知,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是在公平競爭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這正與中國儒家和道家所倡議的"中庸、不爭"迴然不同。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最主要的特徵是連續性和包容性,因而中國的體育文化發展也受着這深遠的影響。」(2-3頁)

彭彭:一語點出中西體育目的之差別,然則鑑於中國奧運金牌數量不少,可知中國體育及奧運會精神有靠攏的趨勢。一方面中國體育開始研究快高強,一方面奧運會也增設了多種類不強調快高強的項目,例如體操、跳水等等。

2. 中西武術之不同--
    「西洋拳擊強調身高體重,突出胸圍手臂的倒三角陽性體型,人體重心較高,拳重、手快、步靈,講究手上的力量、速度、距離、時間,突出勇猛決斷,喜歡搶先進攻,出手見紅,表現出其狠、準、穩的商業民族性格;中國武術則講究五短身裁,顯示腰圍大腿的正三角陰性體型,人體重心較低,上虛、下實、中間靈,突出下盤功夫、圓融功夫、勁路、態勢、時機、強調膽識謀略,往往先讓一步,留有餘地,有理有利有節,並以穩字領先,又穩、準、狠,意味着"戀土歸根"的農業民族特徵。」(4頁)

彭彭:我很少見有學者懂得從農業文化及商業文化來分析民族文化,大抵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思想套路,即上層建築受到經濟基礎的影響。在世界學術歐美化的潮流下,馬克思的思想系統早就被學界有意無意地避而不談,無法成為主流。實在,中西文化之差,主要就是農業社會文化與商業社會文化之差。

3. 太極拳所反映之中華文化--
    「中國人這種內傾和諧、對待持中、整體昇華的方式,是跟自己那戀土歸根、厚生利用、身體力行的價值取向完全相通。所以不少文化學者精闢地指出,中國文化重視感性,它不強調靈肉分離,它肯定人可以去尋找感性的快樂,而好些宗教卻是要求徹底犧牲感性肉體的快樂,甚至摧殘肉體、感性以追求靈魂的超升、心靈救贖。但是中國傳統不談這些,只求全身保生、長命百歲。所以我們確實不用多聰明就可以實現,無論儒家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還是道教的"長生不老,益壽延年,肉體成仙",一直到民間日常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無柴燒"等等,都是非常執着於此身和此身。在這文化背景下,中國的體育文化擁有,向自己身體內部發掘潛力,以保養生命的性質,並具有身心內外整體協調的特點。」(17-18頁)

彭彭:一語說明了太極拳養生作用,實在是在中國文化熏陶下中國人運用智慧努力研究而得出的結晶物。

4. 太極拳難以量化、研究及規範化的原因--
    「太極拳又具有真觀體悟、模糊靈活、隨機應變的特點。無可否認,這些特點卻看模糊而不精確。那些陰陽、動靜、虛實、剛柔和粘走運化,都是"無方無體"、"陰陽不測",沒有甚麼固定的界線,在運動中相互包容、相互作用、相互轉化,而其本身也是相對的。所謂"太極無法,動即是法",還有那"柔而不軟,剛而不硬,沉而不滯,輕而不飄","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和"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等等,在事實上確是難以達到完全的形式化、數量化和固定化……"舉動全無定向",為的是不限制它和個方向的變化可能性,故能"滿身都是手,碰到哪就打哪"……」(18頁)

彭彭:這一點再說明了中西文化的格格不入。太極拳的中心是一套辯證觀念,它不預設任何形式與結果,但它預期了各種可能性,因而太極能夠對應各種狀況,但同時它拒絕給研究者一個固定不變的答案。簡言之,太極是拒絕定型的藝術。然而,西方文化總是以單一假設為起點出發推演出所有知識,因而認為萬事萬物都有預設的形式可被觀察,如此,在西方學者的眼睛下,太極是一種很頑皮的拳術,被認為很不科學,因為它總是拒絕被定型和規範化。然而,太極的妙處卻在於它逃出了西方科學的掌握,因而有趣!

查實,西方學者沒有注意到,任何博奕活動都具有不可預知及不可規範的特性,比如國際象棋,同樣出於西方,但君不見關於國際象棋的西方科學學術研究,幾乎是沒有的。

5. 論快慢--
    「到底甚麼是"快",甚麼是"慢"呢?如果沒有對比這相互關係,其實快慢不但毫無意義且也無法判斷……人的運動速度並不是無限的,它既要承受人體能量和生理節奏所限,又要受運動目標和作用限制……在交手應敵的角度來看,更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來尋求,並造成取勝的機勢。由於無法選擇,因而任何人都難以保證自己的速度一定會比對手快……太極拳術把動作的快慢,置於敵我相互作用和力量強弱博奕的過程中,講究"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應",這種基於相互作用下的時間觀和處理方式,既不可以機械式計算的時間觀相比,更比只求快的處理方式高出一籌……快慢並不是絕對和永恆的。任何快或慢在一定條件下都必然會轉化為自己的對立面……相對論,便從物理學的角度,對此作過定量的描繪;物質運動的速度愈快,時間愈慢。如果運動速度達到了光速,時間也就無限地慢了下來。最快的速度和最慢的時間,那麼對立的兩極便會達致等同……因此,太極拳所注重的不是慢的本身而是快慢的轉化,它所講究的是"極慢然後極快"和"後發先至"。」(22-23頁)

彭彭:師公唔講,我都唔知相對論可以如此解說呢!關於「後發先至」,我可做少少補充。也許大家會認為後發先至係過份神化的說法,其實不然。想像對方以極速向你打來一拳,表面上,是一個拳頭高速向你移動。但換上相對論的思維,其實是你的身體以相同速度向對方及其拳頭接近,只要在拳頭碰到你之瞬間,你把身體轉動,然後在對方眼前放一個不動的拳頭,等待對方衝過來,對方便會以同一速度吃你的一拳。不是你在動,是對方把臉高速靠過來吃你一拳。在這狀況下,你出拳雖後於對方出拳,但先至的卻是你後發的拳。而實在,你甚至不算是發了一拳,只是在空間上放一個不動的拳而已。

    說到這裏,字已寫了不少,我都手軟了。如各位對謝師公的書有興趣,可以自己買一本或嘗試到圖書館借閱。書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應該不會難找。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

現時香港情況,正是全面學習中國文革時期的惡行,口口聲聲要民主,其實係自我民主,不需守法,大話連篇,候德健說得不錯:我們是否需要用謊言去打擊說謊嘅敵人,難道事實是不足夠?

泛民也不是好東西,它是常用謊言手段的傢伙!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19/06/20

年青真是好 充滿活力

彭彭
彭彭 2019/06/19
@我係你舊生...

感謝同學... 等候下一個風和日麗的自由寫作時代來臨吧(完全不知何時)... 現在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