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消費的末日?
2016/04/12 08:42:17
網誌分類:
經濟
事緣財政部等11個部門日前正式發佈《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規定部份食品飲料、服裝、電子用品及化妝品、紙尿片等跨境零售進口商品將按貨物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單次交易限值2,000元(人民幣,下同)。
為配合執法,內地海關上周起亦在各個機場加強對居民返程攜帶物品的盤查,並嚴格執行每人5,000元免稅額的標準,「超過1元亦要徵稅」。於是一張聲稱是「上海浦東機場到處是不願加稅而棄置的商品」的相片在社交網絡廣泛流傳。
近年來內地的購買力湧向海外,首先是同胞海外旅行時的「掃貨」;另外,海外留學生群體組成了「代購軍團」,將國外的商品銷往國內。此趨勢與國內消費市道低迷,經濟放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相信當局推出新政,意在透過稅務手段扭轉這個趨勢。但所謂「打鐵還須自身硬」,想讓居民在國內消費,國產商品的質量首先需要提高。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