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權
梁家權
梁家權

苦苦相逼涼瓜炒苦瓜

2019/12/14 04:12:58 網誌分類: 生活
14 Dec
          熟食中心名店東寶小館,名為小館卻不小,雄踞市政大樓內半壁江山,繁忙時段猶如食墟,沒訂位未必能上座。這天傍晚六時前來到,避過人潮,舒舒服服吃一餐。

          食緣也是眼緣,揭開菜牌第一眼便看到「涼瓜炒苦瓜」,便很想在這些日子苦盡甘來,大家都沒有異議,只是有人不明白這道菜到底是甚麼,涼瓜不就是苦瓜嗎?

          「涼瓜炒苦瓜」不是新鮮事,記得五、六年前在中文大學逸夫書院的餐廳吃過,其實巧立名目,根本是不折不扣的苦瓜炒苦瓜,一半先汆水變得較腍身及脫掉一點苦味後,與另一半生鮮青脆的一同落鑊,於是一碟苦瓜攙雜兩種層次的甘苦。

          以為東寶也是如法炮製,多口問一句才知小館另闢蹊徑。東寶做的複雜得多,選用了台灣白玉苦瓜、泰國苦瓜仔,至於另一種苦瓜夥計不明言,只說:「你知啦!」白玉苦瓜色澤淺,一眼看得出;泰國苦瓜仔細細隻且滿臉疙瘩,不難辨認;餘下一款凹凸坑紋不多,顏色不深不淺,似是來自內地的一般貨色。簡單的說,是三種苦瓜炒埋一碟。

          白玉苦瓜味道最淡,冷凍打成汁混以蜂蜜是台灣人其中一款受歡迎的飲品,用它來調和另外兩種苦味,是聰明的做法。為甚麼不選哈日族愛吃的沖繩苦瓜和名重華南的「雷公鑿」?沖繩苦瓜縐紋深刻,感覺上比一張苦臉更苦,但論苦澀不及泰國苦瓜仔,而且貴!至於外形酷似一把鑿的雷公鑿,它的甘苦是個人最喜愛的,未知是否不是四至八月的當造季節而不選用?如果第三種用雷公鑿,配搭更佳。

          不管哪種苦瓜,本質始終是苦的,但沒有人一生都是甜,吃這道涼瓜炒苦瓜,可體會到苦盡甘來的愉悅。

        梁家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