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民
黃惠民
黃惠民

重塑香港製造招牌

2020/11/23 04:15:14 網誌分類: 經濟
23 Nov
          製造業曾經是香港重要經濟支柱。自六、七十年代,香港製造業興起,工廠林立,集中發展紡織、製衣及輕工業製品。到了八、九十年代,隨著內地改革開放,大量本地商人因內地營運成本低,而把廠房北移,香港製造業日漸式微,其後轉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現時香港超過九成的本地生產總值是來自服務業,可是卻造成本地產業結構單一問題。

          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時值內地放春節長假,在缺乏天然資源及對外地進口依賴性重情況下,口罩供應嚴重缺乏情況維持了一段時間。一些大型企業為解燃眉之急,打破行業界限,依靠舊有設備與生產線轉產口罩,打造Made in Hong Kong品牌,希望可以滿足本地需求。

          但香港過去沒有製造口罩經驗,從物色合適廠房、購置生產機械、原材料以至生產線調試,申請認證,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邊做邊學。以惠民口罩為例,由於相關工程師因未能通關到港,只可以透過視像在安裝、測試方面提供指導;又為了盡快投產,以高薪聘請員工進行24小時生產,趕工生產更多口罩。短短半年時間,香港口罩廠不斷作研發和技術改良,不但做到自給自足,而且口罩質素都達到Level 2和3的高級別,更演變出不同款式和顏色,突破口罩常規。

          疫情出現令我們重新反思本地過度依賴內地生產問題。從客觀來看,香港只要繼續推動工業化發展,重塑「Made in Hong Kong」招牌,絕對有潛力躋身國際舞台。

          其關鍵取決於能否把生產技術、研發活動,甚至部份生產線進一步帶回香港,並吸納優秀科研人才,實行產業轉型升級,穩固在國際上聲譽,擴闊香港長遠經濟發展。

        惠民口罩行政總裁

        黃惠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