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風
學府風
學府風

大學生看滙控 少有情感包袱

2009/03/09 00:00:00 網誌分類: 生活
09 Mar
        近期滙豐控股供股事件,成為全城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雖然大部份大學生未必有錢買得起一手滙控,今次對他們的影響較為輕微,但袁效仁同一些持有滙控的大學生傾過,發現他們對待這頭大笨象的心態,與很多其他大笨象「粉絲」不同,值得討論一下。

        在很多香港人心目中,滙控乃藍籌中的藍籌,不過買入一手滙控都要不少銀両,即使在近日以五十多元的低價買入,入場費亦至少要二萬多元;如果在最高價一百二十多元時買入,更要四萬多元。試問普通大學生就算有多份兼職在身,又何處得來這麼一大筆錢去投資?

        當然仍有小部份大學生,可能因本身家庭環境不俗等原因持有滙控,其中一個大學生同袁效仁講,其實絕大部份鍾情大笨象、有情意結的,普遍不是中年就是起碼約莫三十歲的股民,相反年輕一輩如大學生就沒有這個包袱,在決定買不買、供不供滙控的時候,反而可以從理性出發。

        理性研究絕不「死攬」

        因此,持有滙控的他得悉供股消息後,立即分析了滙控同時公佈的業績,發現主要虧損是源於美國,而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則影響不大,甚至仍有盈利。於是他計劃花一些時間,集中研究滙控未來會如何分佈其業務,才決定是否供股,堅拒盲目「死攬不放」。

        另一名沒持有滙控的大學生則認為,年輕人投資較為進取,偏向投資升得比較快的股票,所以對他們來說,滙控實在太像一頭大笨象,要等很多年後才有可觀的回報;反觀中國人壽、中國移動等股票,在熊市均錄得較大的升幅,加上入場費比滙控低,成為大學生的心水股票。

        憂覓工作難上加難

        事實上,無論大學生有否投資,都可能因滙控供股而心情忐忑。袁效仁聽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講,有學生擔心今次滙控供股會影響日後的業務,因為滙豐乃業界的大僱主之一,他們畢業後要在金融銀行業找工,就會難上加難。

        袁效仁十分認同不要跟股票談戀愛的理論,假如大學生在投資股票時都能以理性待之,初下股海考驗自己的分析能力,則未嘗不是好事。

        袁效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Candy
Candy 2016/11/14

請問邊到可買到Ben Sir揀篤笑的入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