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朱小新
朱小新

「專車」市場的機遇(二)

2014/12/22 08:45:22 網誌分類: 經濟
22 Dec
        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內地一線城市的士服務普遍供不應求,另一種介乎於的士與專門汽車租賃之間的「專車」服務模式,正值助智能手機Apps這個平台悄然流行,成為的士以外的又一種搭車選擇。

        然而,筆者曾提到,此類「專車」在紓緩了內地老百姓「搭車難」、「打的難」的同時,卻面臨不少法律風險:內地與香港一樣,明確禁止私家車用於商業營運。

        於是,此類所謂的「專車」Apps,很難擺脫「白牌車」(內地稱之為「黑車」)的嫌疑,其實質上是將從前分散經營的「黑車」,聚集到了互聯網平台上,使其能夠以集團式、規模化的方式營運。

        為了繞開上述法律風險,一些「專車」Apps經營者將「黑車」司機,連人帶車綑綁在一間或多間公司旗下,把Apps平台包裝成與正規汽車租賃服務供應商無異的汽車租賃公司,客戶與Apps的租車交易相當於是與公司發生,而「黑車」司機則是上述公司的員工。

        以上做法鑽了法律的漏洞,亦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首先,儘管包裝成汽車租賃公司,「黑車」的車主仍是個體司機,車稅、保險還是車輛登記方面,其私家車的身份沒有改變,一旦發生交通意外,當局仍可處罰車主,保險公司亦可拒絕賠償。

        另外,「專車」Apps雖然有乘客對司機進行評價的機制,但乘客與司機或Apps平台發生爭拗時,主動權完全在服務提供商的一方,消費者申訴無門。

        另外,「黑車」司機背景及質素參差不齊,如何控制加盟「專車」Apps的司機的水準,也是一大問題。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