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懷琳
歐懷琳
歐懷琳

詩詞用韻的經濟分析

2007/05/08 21:44:19 網誌分類: 不經之談
08 May

       本身是學經濟的,平時則好寫點小詩詞,心無二用所以兩樣都不甚了了,足為後來者戒。雖知不足,改之晚矣!歪詩寫多了,發現寫古詩詞者(尤其是絕句和律詩的)對詩詞平仄到底是按今聲(即普通話)還是依舊韻(如平水韻)多有分歧。我不是學聲律的,故此未敢妄言,反而覺得這今古韻之爭很可經濟分析一下(也就是對著經濟學家說平仄、對著詩詞家論國民生產總值)。

      據本人非完全、非正式統計,寫古詩詞者採用舊韻的比今聲的為多,然而我們交談、書寫文章時則用今聲的佔絕大多數,採用舊韻的屬鳳毛麟角乃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這個矛盾以經濟學解釋可能被目為非理性(Irrational),作為經濟學人,大家是不能接受這種簡單化的解釋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

       撇開保存文化傳統的大道理不說,然我們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一下。(按:如果抬出文化傳統的大道理,這個分析馬上QED)

     首先說採用今聲,好處是簡單、快捷,教育的普及,普通話基本人人會說(說的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了)。於是用普通話標準寫古詩詞就簡便很多了,只要記住平仄的次序(格律)就行了。說到舊韻就不同了,除了只要格律還要去死記每一個字的平仄。

      然後還有押韻,用今聲者只須根據每個字的韻母來寫就行了,用舊韻就麻煩大了,還要去背每個字所屬的韻部,宋代人制定了107個韻部的平水韻,清代人制定了106個韻部的「佩文韻府」(習慣上也叫它平水韻),這樣多怎麼辦?

        照這樣分析,以經濟人自私的角度看用今聲的應該佔大多數才合理。現在的情形和我們的分析一點也不接近,道理何在?


      考慮了很久,我認為這是可以解釋的現象。
1. 寫作古詩詞者少,因為少就不容易為主流觀點衝擊,根據資源最佳分配的原則,改變這種情形的邊際成本太高。
2. 自豪感加滿足感:因為用舊韻寫不容易,所以能夠用舊韻寫,不僅代表你能力比較強,而且有滿足感,這是今聲代替不來的。
3. 方便性提高:以前用舊韻寫作可能要在案頭擺一部平水韻書,現在網絡上隨時可以搜查到,要查平仄比以前容易太多了,e-commerce 沒發展起來,e-search倒是成功了。也因為網絡的傳播寫古詩詞的也多起來。
4. 行內人(insider)的自我保護,寫古詩詞既然不是大眾化的東西,保持其特殊化(或曰:自命清高)少不得要設置點關卡(entry barriers),用舊韻就成了必然選擇。

     有了這幾個原因,採用舊韻寫古詩詞的自然比今聲的多。

     這個分析不是在肯定或否定那一種寫古詩詞的方法,而是讓大家看到
1. 任何看起來非理性的現象都可以有合理性的解釋。
2. 科技真的可以改變固有現狀,小至寫古詩詞尚且如此。則大至經國大事如何能不受影響?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

最新回應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1/02/10

新年好,估计大侠也是要过年的。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1/02/01

{#1004880687oc3.gif}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12/25

圣诞快乐!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09/22

也祝各位老少爷们过上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虽然下雨,但----

明月时刻在心头,便可愉悦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