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懷琳
歐懷琳
歐懷琳

一個經濟學愛好者眼中的光棍節

2007/11/21 23:25:48 網誌分類: 奇聞怪事
21 Nov

    也許1111的簡寫11.11像一排光溜溜的棍子,這天就被好事者命名為「光棍節」。根據慣例,受欺負的人才會有節日,比如只有勞動節,沒有老闆節,只有教師節,沒有領導節。我大膽推斷:隨著廣大婦女地位的日益升高,婦女節很有可能被男人節取代,這也許是與時俱進的必然結果!
    既然過節了,雖然沒有節日的盛裝可穿,也沒有壯觀的集會活動,更沒有法定假日的優待,但廣大「剩男剩女」們還是收到數目不少的節日的問候。可發問候短信之前,大家有沒有思量一下: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光棍呢?為什麼光棍和自認為是光棍的人如此之多呢?有啥方法能減少嗎?
    我杜撰個定義:處於失戀狀態的人都是光棍。這裡失戀是如此定義的:已經達到戀愛年齡想談戀愛,卻沒有對象的人就處於失戀狀態。這個「失戀」定義是我仿照宏觀經濟學「失業」定義的。失業的經濟學定義為:進入勞動人口的人,想找工作去找不到工作的現象。與失業人口比上勞動人口就是失業率相對應,我們不妨將失戀人口比上進入戀愛人口的數值,成為失戀率。
    明晰概念後,大家看看身邊的「光棍」是不是蠻多,失戀率是不是很高?比起以前耗時數十日的「鴻雁傳書」,現在的emailQQ可謂觔斗雲了。這大大降低了搜尋對象的成本,有效地降低了失戀率。當然現在戀愛率的飆升離不開教育當局管制的放鬆,你想,如果當年教育部的條例真的令行禁止,騰訊能到帝國主義股市那裡圈錢嗎?制度變遷與技術進步的良性互動才是失戀率下降的真正源泉。
    蘇州大學允許在校生「休產假」規定的出台,可以看作是當局對戀愛的管制壽終正寢的標誌性事件,火車還在提速,飛機票繼續打折,可至少看看身邊的人,失戀率卻沒有明顯的下降,何也?弗裡德曼認為:當沒有貨幣因素干擾,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自發達到均衡時的失業率就是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是無法避免的。而失戀呢?兩個人分手後,各自找新對像應該都需要一段時間吧(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先找「下家」的可能性,這種人東方不亮西方亮,失戀率自然低)。這個可以成為「摩擦性失戀」。結構性失戀更嚴重,借用一位師妹的話說:有些人你覺得他不怎麼樣,他還看不上你呢?如此「相看兩厭」,既是結構性失戀的明證。
    其實結構性失戀只是具體表現,裡面自有其深層次原因。首先是大家對將來的預期不同。因為將微觀經濟學擴展到婚姻家庭等社會領域而斬獲紀念諾貝爾炸藥獎的加裡·貝克爾說:早結婚的人,要麼是幸運的要麼是悲觀的;晚結婚的人,要麼是不幸的要麼是樂觀的。
    具體展開這個觀點,不得不提婚姻愛情市場。很多人一看,靠!婚姻愛情還有市場,這人庸俗得沒治了。那我就多說兩句吧。大家進行交換並不意味著出賣自己,在存在退出權的前提下,一次各方心甘情願的交換,肯定會給每一個參與者帶來淨收益。而市場交換的主體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樂意退出不玩就是。毋庸諱言,一個人從婚姻愛情中得到的收益完全取決於對象的質量。女人的青春美貌是最大的資本,這是確定性變量,並隨著時間衰減。男人的吸引力按順序排來源於金錢、權力和其他一系列能力向量。而這些東西都需要時間來證明,男的結婚比女的晚的原因就是如此。到了一定年齡,女士比男士更著急也是因為如此。
    如果男士心儀的對象對該男士的預期,比該男士自預期要低得多的話,兩人自然無從談起。與自願失業類似,我們不妨把「不願意接受現行條件的對象而導致的失戀」成為自願失戀。信息經濟學可以認為是從博弈論衍生出來的,2005年諾獎頒發給博弈論研究者後於2007年諾獎再次再次垂青該領域,我們期望這次頒獎能激勵更多的學者從事機制設計,為降低失戀率做出貢獻。

看到一篇奇文,全文轉貼。

回應 (1)
我要發表
ivina
ivina 2007/12/01 11:02:12 回覆

微觀經濟學?

「早結婚的人,要麼是幸運的要麼是悲觀的;晚結婚的人,要麼是不幸的要麼是樂觀的。」呢個世界唔應該有D咁既二分法架喎……

 

 

呀!!!

轉貼,

你唔早嚮?!!!!

=口=”

 

頭條網好蕭條呀依家,

君主有咩政策咁呢……

user

已關注

最新回應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1/02/10

新年好,估计大侠也是要过年的。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1/02/01

{#1004880687oc3.gif}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12/25

圣诞快乐!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09/22

也祝各位老少爷们过上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虽然下雨,但----

明月时刻在心头,便可愉悦中秋夜!